A股“牛短熊长”的现象较为突出,制约了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的功能发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股市的中长期资金较为缺乏。如何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让“长钱”能够“长投”,成为了2024年全国两会上资本市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放宽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的限制,持续优化市场投资生态,引导塑造更多“长钱”“稳钱”入市,既有助于实现A股“长牛”“慢牛”,也有利于提升社保养老等资金的长期投资收益、推动居民财富稳定增长,是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
机构投资者占比 较成熟市场仍显不足
中长期资金是A股市场长久稳定运行的源头活水。近年来,证监会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末,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虽然持股占比提升明显,但与境外成熟市场机构占比均超过50%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认为,保险、养老金等作为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权益投资比例需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我国社保、养老等长期资金保值增值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居民财富管理也亟需寻找新的配置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表示,通过持续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将居民资金转为资本市场长期配置力量,引导塑造更多资本市场“长钱”“稳钱”,既有助于实现A股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升社保养老等资金的长期投资收益,是优化融资结构、促进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最关键的是能够显著改善A股“牛短熊长”的现象。过往多年,“长钱不长”“短钱向长钱转化不足”是制约股市中长期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
杨宗儒表示,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长期属性和投资运作的高度专业化,可以跨越周期获取长期优异回报,成为股市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力量。但受考核等因素影响,权益配置比例远低于政策上限,“长钱”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配置引导,部分资金入市后容易追涨杀跌,金融机构未能提供高质量的投资顾问服务,部分机构重销售,没有真正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只顾卖产品赚费用,导致中长期资金入市力量不足。
突破中长期资金入市障碍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国家要支持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科技,目前最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资本市场汇聚长期资金,通过市场化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科技发展。
“要突破制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贾文勤表示,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受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约束,2022年1月实施的偿付能力新规,保单盈余分档计入调整、风险全面穿透计量、权益风险因子不同程度提升,带来了整个行业偿付能力指标断崖式下降。与此同时,因偿付能力指标与权益投资比例呈正向关系,导致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均有不同程度降档。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超30%的公司从2021年底的15家下降至10家,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低于20%的公司从2021年底的8家增至20家。此外,新规对于权益资产超配的情形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致使险资在实际投资中不得不预留一定空间,从而影响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规模。虽然金融监管总局于2023年9月优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但因需统筹考虑偿付能力指标、财务指标稳定性、负债端刚性成本要求等因素,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意愿仍然有限。
同时,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普遍存在短期考核问题,短期考核压力致使机构追求短期收益,影响长期资金属性发挥。贾文勤指出,财政部将国有保险公司经营效益评价指标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有助于引导行业实行长周期考核,但政策影响范围较为有限。受直接影响的仅5家国有机构,资金运用余额占全行业比例约36%。5家机构权益投资比例已在17%至27%之间,接近各自监管比例上限。加上投资人员仍普遍以短期投资业绩为首要目标,这一情况在短期内难有转变,在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短期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保险资金大幅增加权益投资的意愿并不高。
金李也指出,社保基金虽然可以进行股权投资,也可以进行债权投资,但是股权投资比例的上限仅为10%,而固定收益产品投资的比例则不低于40%。各省养老金上缴中央统一管理的部分则不允许投资股权,这主要是为了保障投资安全,控制风险。就实际投资数据来看,按照已累计出资额计算,创投基金占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比例仅为3.4%,远未达到国家允许的10%的上限。
政策协同需继续强化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建议,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可以拉长考核期限、设置A股投资权重要求等手段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对于居民财富,可以考虑采用税收优惠手段吸引居民投资A股。
“更关键的是,要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贾文勤建议,围绕引入中长期资金强化政策协同和监管协作,在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等交流互通,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开展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效果评估,分析政策落地的堵点、难点,优化改进实施举措,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配套政策。
金李表示,为避免单个项目风险过大,建议规范中长期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方式为组合投资,同时鼓励以基金方式进行组合投资,不对单个投资项目进行考核,从而避免因为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而束缚住投资的手脚。
责编:朱雨蒙
校对:杨立林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