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话数字经济: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期

2024-03-09 15:15:00 中国经济网 

今年全国两会,“数字经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被提及,这是“数字经济” 第7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贵州一直都是大数据发展的“先锋军”,面对新的挑战,贵州将如何布局?企业将如何转型?未来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走向如何?贵州团的代表委员们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抢占“三个制高点”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借助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面对新机遇,贵州将如何做呢?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介绍:“今年,我们将抢抓人工智能风口机遇,努力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数字经济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规模突破万亿元。”

据景亚萍介绍,2023年贵州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围绕高质量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提质量,去年一年就部署智算芯片8万张,开启贵州“智算元年”,实现变革性增长,算力规模增长28.8倍,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景亚萍表示,2024年,贵州将全力以赴在算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具体来看,将全力做大智算中心集群,紧盯华为云、电信、移动等智算中心扩大能力,谋划实施一批智算重大项目。加强算力调度运营,发放1亿元“贵州算力券”,2024年力争带动贵州省算力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贵州以行业大模型为抓手,以‘智’提质,用‘数’提速,全行业全链条数据加快归集,形成一批低成本、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引领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对于行业大模型培育方面,景亚萍如是说。

在产业发展方面,景亚萍介绍,贵州将加快发展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人工智能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北斗、元宇宙、平台经济、渲染、电竞、动漫等新产业,加快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虽然目前我国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状态,但仍存在关键核心领域竞争力不足、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景亚萍则建议,面向前沿数字技术需求,开展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布局一批重大数字科技创新平台,统筹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集中力量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数字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也认为,“目前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开展科技前沿的技术创新、学术创新多,但成果转化周期长,且专注数据要素创新的创新体系还未形成,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求、面向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创新支撑明显不足。”

对此,他表示,在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亟待发挥,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亟需快速推进的今天,建设专业级、智库级、赋能级的数据要素新型创新机构,构建专注数据要素的创新体系迫在眉睫。

他认为,数据要素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赋能各行各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因此强化市场主体作用,重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黄勇建议,国家数据局应在应用场景条件好、市场主体有基础的地区开展试点,把支持行业重点企业建设数据要素新型创新机构作为重点,构建国家数据管理系统指导管理下的数据要素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

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期

日前,人工智能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发布引起广泛关注。在大模型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正在驱动信息技术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变。黄勇表示:“sora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由数据和算法编织的未来,AI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景亚萍表示,“随着大模型时代到来,通用人工智能(AGI)产业将迎来爆发期,需要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数据集提升模型效果和泛化能力。”

但据她介绍,我国目前面临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孤岛”未完全消除、数据流通和共享还有障碍、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制约和影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

景亚萍建议,应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编制数据目录,完善制度规范,统筹数据资源供给保障;应当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的可信流通“数联网”服务体系,加强交通、水利、市场监管、水电煤气、教育、医疗等高价值场景和数据开放,打通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垂直领域模型研发及应用的循环链路;应加强大模型发展统筹,防止过热导致的一拥而上,大量“烧钱”后仍然“竹篮打水一场空”,根据各省市比较优势,引导因地制宜推进大模型发展。

对此,黄勇认为,要从完善机制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培养行业人才等各方面共同推进,才掌握好优质的数据资源,夯实行业发展基础,让行业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更多力量。(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