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间,芯海科技(688595.SH)披露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12.99%。
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自2022下半年进入“寒冬”,下游市场需求疲软,导致许多芯片厂商面临较高的业绩和库存压力。在行业周期下行的不利影响下,芯海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拓市场、清库存,23年内,季均环比增长率达35.1%,释放出经营企稳回温的良好信号。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PC、汽车电子等具备增长潜力的战略方向,EC、2-5节BMS、传感器调理芯片等新产品已开始逐步放量,也将有望为业绩带来新的提振。
新品拓展多点开花 PC业务取得突破成果
资料显示,芯海科技是国内模拟信号链与MCU技术的领先企业,也是少数拥有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2023年内,在深耕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的基础之上,芯海科技面向PC和汽车市场锐意进取,推出多款新品并逐渐产生放量,产品应用范围成功扩展到计算机、汽车、工业、大健康等多个细分市场,实现全面开花。
在PC领域,芯海科技自2019年开始布局;2022年5月,芯海科技在COMPUTEX台北国际电脑展推出公司首款、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地区首个进入Intel PCL列表、获得国际行业标准认可的EC产品,奠定公司在国产PC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AI技术为传统PC行业带来的赋能革新,AI PC一跃成为当前最受市场关注的电子细分板块之一。Canalys预测,2024年AI PC渗透率将接近20%,2027年,具备AI功能的PC将超过60%。整体来看,2024年全球PC出货量有望达到2.67亿台,同比增长7.6%。
2023年底,芯海科技以“高性能、高安全、高算力”为关键词,推出第二代AI PC系列新品,包括面向消费市场的E20系列EC、面向商用市场的E21系列EC等,打造全面PC产品矩阵,快速抢占市场。目前,相关产品已在全球多家顶级PC品牌的终端产品中实现应用,例如2024年3月18日荣耀推出的首款AI PC产品“荣耀MagicBook Pro 16”,其上便搭载了芯海科技高性能EC芯片。
荣耀MagicBook Pro 16
在汽车电子领域,芯海科技同样持续发力,围绕汽车智慧座舱、人机交互、车身控制、驾驶安全、汽车手机智慧互联等场景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已推出包括CSA37F62车规压力触控芯片、CS32G020Q车载PD快充芯片等在内的多款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的高性能产品,并在多家客户进入产品测试和量产导入阶段。
芯海科技在投资者调研中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BMS、传感器调理、PC、汽车电子等重点战略方向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行业地位。
研发赋能产品创新 与员工股东共创发展
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力背后,是芯海科技多年如一日对于技术研发、人才建设、质量管理、供应链体系完善等的严格追求和投入。公司表示,经过前两年对高质量人员,特别是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及质量管理团队的快速吸收,公司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研发组织,现有研发人员370人,占全体员工的比例达72.55 %。
近年来,芯海科技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20%,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更达到45.83%,充分体现公司对于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全球专利申请1556件,累计拥有已授权专利869件(含美国专利),拥有专利数量在科创板芯片设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芯海科技知识产权获取情况
2023年10月,芯海科技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750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布日公司股本总额的5.27%,授予价格为16.6元。公司以2023年营业收入作为基准,规定2024年-2027年的营业收入增速需分别不低于40%、80%、130%、200%,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强化科研成果及经营业绩兑现路径。
在股东回报方面,面对二级市场波动变化,芯海科技于今年1月积极推出回购方案,拟以最多6000万人民币资金回购公司股份,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不超过120.00万股,以实际行动维护股东利益,并彰显公司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
当前,半导体行业逐渐表现出复苏迹象,公募基金2023年也持续对电子板块进行加仓布局。中信证券(600030)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和北向资金持续超配电子行业,配置比例、超配比例均处于过去五年历史高位。
芯海科技以研发力为基底,已打造出涉及工业测量与工业控制、通信与计算机、锂电管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家居、智能仪表、智慧健康等多维领域的全系列领先产品护城河,在AI等新兴技术领域也有多项成果投入市场。随着下游客户订单需求恢复,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