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总理刚座谈过的四位,最近在关注这些

2024-04-10 17:22:57 和讯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8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张宇燕、伍戈、彭文生、白重恩、顾捷、张少明、李仙德、姜英武等先后发言。大家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市场信心增强。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上述与会发言的8人中,张宇燕、伍戈、彭文生、白重恩为经济学家。张宇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伍戈是长江证券(000783)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白重恩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和讯整理了近期四位经济学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01 张宇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警惕“双输博弈”

  3月26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发布,张宇燕便是报告写作团队成员之一。报告中提到,亚洲经济将维持较高增速,今年亚洲GDP规模占全球比重预计为49%。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张宇燕谈到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的新突破,也是当下经济领域的热词。对于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张宇燕表示,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贸易的市场规模,从而让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到专业化的分工生产,从中涌现更多的创新机会,“在贸易全球化和加强亚洲合作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就是要扩大市场规模,倒推分工专业化,实现创新提升和技术进步,并达到生产力整体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贸易碎片化的挑战。张宇燕表示,以往经济全球化寻求的是共同利益,如今的宏观环境涉及到地缘政治和大国主义,部分国家不仅寻求利益发展,也希望“把竞争对手打压下去”。

  “打压竞争对手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把自己做得越来越强大,另一种方式是让对方越来越弱小,比如为了自身利益打压竞争对手,甚至不惜让自己也遭到损失。”张宇燕认为,这就形成了“双输博弈”,也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最需要警惕的。

  02 张宇燕: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高于预期目标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张宇燕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在2023年,国内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有效需求分为两块:一块是投资,另一块是消费。我们可以看到,围绕投资和消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刚刚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促进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是连在一起的。

  针对记者提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张宇燕表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最主要的还是要稳定信心。2023年,中国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5%左右,但实际上到年末实现了5.2%的经济增长。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仍然是5%左右,但我认为实际情况可能会高于预期目标。”张宇燕说。

  展望未来,张宇燕表示,亚洲地区外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除了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化以外,一方面需要预防通货膨胀回潮,另一方面也要寻求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03 伍戈:经济,寻变

  4月7日,伍戈及团队发表《经济,寻变》一文,从内需、海外、价格、政策四个方面对4月中国经济进行展望。

  内需方面,住房“以旧换新”、限购放松等举措不断。但历史来看,若总量政策温和,地产难有显著改变。房企的债务展期似有加快,但不良信贷抬升。PMI从业人员分项处于历史同期低位,劳动力市场仍将掣肘居民消费。设备更新改造或对经济形成部分支撑。

  海外方面,美国经济数据明显好于预期,市场交易甚至开始由降息转向“再通胀”。随着主要央行政策前期转“鸽”等滞后影响,全球制造业PMI已现扩张且有望持续,有利于我国外需改善。

  价格方面,国内定价为主的黑色系价格,与海外定价为主的有色价格持续背离,折射出内外需的分化。地缘政治风险叠加大选年份往往推升避险情绪对金价的支撑。国内PPI改善有待实物工作量落地。随着春节脉冲效应褪去,CPI短期再度向零增速左右回落。

  政策方面,近期国常会提出房地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后续动向值得观察。“两会”既定的政策将陆续落地,但年初经济数据高开叠加外需回暖,总量性增量工具出台概率不大。“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预期”等表态预示政策利率仍趋稳定,信贷增速将继续下行。

  04 伍戈:经济稳定需要各个动能支撑

  伍戈在《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上表示,在过去三年左右时间,拉动经济为主导的方式依然是基建。去年基建同比增速是10%,今年初步算下来可能是8%左右,明年实现相对更高一点的目标,或者更加靠近潜在增速的目标,基建增速可能靠近两位数。另外,他强调,拉动基建弥补有效需求缺口固然是重要的,但随着人口和城镇化增速的见底,大概率基建的增速也应该见底了。

  伍戈指出,随着近期(房地产)政策的出台,特别是认房不认贷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二手房挂牌量的迅速增加,这中间有一部分投资人或者有多套房的人,可能在出售二手房。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手房挂牌量的上升,在本质上和客观上影响到新房销售,只有新房企稳回升才能带动新开工和最终竣工实体的数据和发展。

  伍戈认为,经济的稳定或者运行是需要各个动能支撑的,不光是靠房地产,靠基建,应该是个均衡的过程。短期还是要更加均衡的政策应对,来弥补有效需求的缺口。

  最后,伍戈指出,一方面财政和货币要更加积极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在风险处置方面,特别是对于某些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市场力量已经没有办法让这个领域出清的时候,这时候政府的信用开始背书,增加这个行业的信用度,和宏观逆周期结合在一起,就能很好的扭转困局。

  05 彭文生: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有助于A股中长期健康发展

  2月18日至19日,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新形势下,资本市场的角色更加重要,其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系列座谈会反映了监管决策层充分倾听,尊重各方意见,共同探讨如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我是做宏观研究的,我从标本兼治、长短兼顾两个维度谈了一些看法。”彭文生表示,第一个维度是股市和经济的关系,有句话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两者的因果关系有三个层面。首先,经济是因,股市是果,比如经济下行压力损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其次,经济和股市是第三方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地缘政治;再次,股市变动本身会通过信号效应、财富效应、融资效应等多种渠道,促使悲观预期在实体经济中自我实现。所以处理好股市和经济的关系,需要标本兼治。改善资本市场表现的治本之策在于“宽财政、松货币”,以改善经济基本面。同时,当股市陷入悲观预期主导的负循环陷阱时,需要主动采取干预措施终止股市负循环,而且这样的干预需要伴随基础货币的投放,只有基础货币的投放才能持久地增加安全资产的供给,降低市场的风险溢价。

  第二维度是长短兼顾,在改进完善资本市场中长期制度安排的同时,也要考虑股市短期终结负反馈的需要。严监管尤其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有助于A股中长期健康发展,但在当前市场预期弱的时候,也可能加大投资者对尚未被处罚企业即将暴露问题的担忧,可能诱发类似于银行挤兑的效果,不利于短期稳定市场。因此,对于加强反欺诈、加大退市力度等严监管政策而言,重在制度完善以培育好的生态,短期来看需要把握好节奏。

  “从中长期来看,稳定乃至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不是目的,而是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的手段。”彭文生表示,要实现支持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科技金融目标,关键是实现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开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注册制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推动注册制改革走实走深的关键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中心来完善一系列基础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强反欺诈监管。“从大家的发言来看,这是基本共识,可以说是资本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彭文生说。

  06 彭文生: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

  2月6日,彭文生在中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他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具有跨周期特征,背后有全球产业链调整、疫情冲击的长远效应和金融周期下半场等超越传统经济周期的因素。总需求不足在实体层面体现为储蓄过剩,意味经济供求平衡所要求的实际利率的均衡水平下降,同时,预期偏弱在金融层面体现为安全资产需求增加,导致包括风险溢价在内的实际利率上升。

  彭文生认为,促进经济增长回稳向好的关键在于消除实际利率与其均衡水平的缺口,以提振有效需求。目前看,这个政策方向是明确的,但市场更关注政策实施的路径、工具、节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财政扩张、央行扩表”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复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均衡利率水平、降低风险溢价,支持金融强国所要求的强大货币。

  07 白重恩:关于财政政策的若干建议

  近日,白重恩在《长安讲坛》第403期演讲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财政政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做出新的转变。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追求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中国经济当前急需应对的有两个重要挑战,一是如何克服疫情后遗症的影响,尽快让经济增长恢复内生动力;二是需要妥善应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冲击。

  从财政的视角看,这两方面的压力都对地方财政的平稳运转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当前特别需要寻找到具有长期投资效率,能够提高消费占比的财政投入领域。建议:

  1、剥离出新冠疫情冲击导致的地方债务,并由中央提供支持。初步估算,因疫情冲击,三年中地方额外产生6.79万亿元赤字,其中由中央额外增加了1.17万亿元转移支付作了部分弥补。在当前地方财政运转困难的局面下,中央财政应以余下的5.62万亿元赤字为基准,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助支持政策。

  2、从长期看,鉴于地方财政在中国的特殊重要性,还应进一步明确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激发地方财政活力的体制性思路。我们认为应以控制地方支出、出台避免严重道德风险的缓解地方债务压力的方案为主要方向。

  3、加大教育投入,补贴幼儿养育并扩容优质学校。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将义务教育向学前延伸。因为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很高,财政补贴学前教育对提振消费的效果更明显,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也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这类政策不仅在当下有助于提振信心、促进消费、助力经济恢复,也是中长期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08 白重恩: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除了敢消费,还要“愿意消费”

  近日,在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白重恩就“促进消费”的话题发表观点。他认为,要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除了敢消费,还要“愿意消费”。

  白重恩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消费的东西也在变化,要不断地升级,“过去我吃饱穿暖,后面要车要房,未来可能有新的消费形式,比如很多服务的消费,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白重恩说,在创新上面,要鼓励更多的人去挖掘消费者新的需求,来创造出能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这个“特别重要”。

  他解释说,今天大部分人都已解决温饱问题,但对服务特别是文化娱乐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白重恩说,去年一些地方音乐会爆满,说明人们的消费需求在转向,我们怎么来适应这个新的需求?他认为,要提供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那些产品和服务。

  白重恩表示,要让消费者有能力去消费、有财力去消费,还应减轻一些家庭的负担。

  “比如说学前教育,我们小学到初中是义务教育,那是免费的,但是学前教育对家庭的负担还是挺重的。我们也去看了一些数据,0至2岁进托儿所的成本负担挺重,3至6岁这一段幼儿园大概每年的学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17%之间。”

  他说,如果公共财政在上述方面能有更大的投入,就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政府做更大力度的投入来降低家庭负担,减轻家庭焦虑,可能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好的手段”。

(责任编辑:徐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