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有活儿,还会发脾气……智能人“通通”已具备三四岁儿童的心智和价值体系,这是国际首个具身AGI(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
4月27日是2024中关村(000931)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入选本届论坛重大科技成果的“通通”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亮相,这个“小女孩”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拥有类似人类的价值观。大任务仿真平台“通界”、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通智测试”、科研平台“通境”也都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方兴未艾,但更多的数据和算力不等于真正的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将越来越近。
为机器“立心”
“通用人工智能是未来10—20年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影响力相当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原子弹’”,一年前,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就观点鲜明。
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答案和智能体有关。
朱松纯认为,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寻求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各种智能现象,并研发具备自主的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等能力,且符合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的通用智能体。通用智能体需具备完成无限任务、自主定义任务和由价值驱动三个基本特征。同时需解决认知架构、自我意识、价值驱动、价值函数、具身智能、社交智能、可解释性、人机互信8个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中国各界流行着这样的观点:人工智能=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但当前的AI模式,在产业落地时遇到很多问题,“任务泛化性弱,在复杂场景难以落地;黑盒不可解释,难以获得人类的信任;大数据与计算的成本高昂,难以盈利”,朱松纯总结,在他看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要素是为机器“立心”。
通俗点解释,过去人们误以为人类一看就会的能力不是智能,因为这些问题很简单。“其实相比数据与理论,人类针对这些问题进化出的心智和价值体系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朱松纯提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为机器立心”的原因。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定义已明确,作为桥梁的智能体,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4月27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通通所具备的功能,当工作人员为通通设置不同的价值倾向,“她”会做出不同的回应。比如当通通被设定为一个爱干净的小女孩,“她”会注意到周围的垃圾并进行清理,当调高“友好”维度的数值,“她”会主动帮助别人,反之表现则相对冷漠。
也就是说,通通拥有与众不同的“心智”,区别于数据驱动的AI,以价值和因果驱动的通通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作出可解释的决策,而不是简单地执行预设的程序。通通的研发避开了当前数据驱动的AI对大算力、大数据的强依赖,日常训练使用不超过10块A100芯片,意味着无需依赖庞大的计算资源和海量数据(603138)通通即可自主学习与成长。同时,通通已具备智能泛化能力,能够成为各类垂直应用场景的通用底座。
智能体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条件,为此,通研院研发的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通界”,为通用智能体“通通”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高度仿真的“家园”,通智测试是为评估通用智能体智能水平而设计的综合测试系统。为了将通通的能力和价值从虚拟世界带入现实,通研院研发了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
用起来,用在哪?
技术的价值取决于应用,为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落地,推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本次论坛正式启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计划,将基于通研院的系列科研成果和产业转化实践,以通用智能体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AI+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通研院常务副院长董乐介绍,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将聚焦应急、交通、能源、康养、教育、政务、制造七大领域,以通用智能人“通通”为核心技术底座,联合生态企业共建垂直领域智能体,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产业转化。
基于此,通研院分别与神州信息(000555)、中国联通(600050)智慧足迹、南网数企、千方科技(002373)研究院、暗物智能等产业智能体创新伙伴,以及伟仕佳杰、智子引擎、北京数道智算、拓维信息(002261)、爱动超越等场景创新伙伴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技术创新、安全治理与挑战也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兼容人工智能中心(CHAI)执行主任马克·尼兹伯格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公平和偏见的问题也是人工智能系统中的重要挑战,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协作的关系。剑桥大学生存风险研究中心(CSER)创始主任肖恩·欧·海格缇表示,人工智能的治理,重要的是在安全和保障等方面达成国际性共识。
迈向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原始创新的技术突破,也需要打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链条。为此,通研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持建立北京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和清华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计划。由通研院牵头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集成通研院与高等院校各自优势,促进院校科研合作交流及成果转化。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