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为世界”的研究,联合利华携多方机构首探压力与皮肤健康的因果关系

2024-05-15 16:22:01 财经市场周刊 

皮肤,是每个人日常最能“见微知著”的表观。如果脸上长了痘、出了油,消费者很可能会“对症下药”,寻找祛痘控油的护肤品,但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因果关系”——压力与皮肤健康究竟有何关联?而一支由各方专家组成的上海团队,正在做这个“中国为世界”的研究。

2024年第十三届亚洲皮肤科学术年会日前在上海落幕。这一学术年会每四年召开一届,是亚洲皮肤科学领域参会国家最为广泛、代表性最强的盛会之一。联合利华携众多最新研究成果亮相本次大会,以“压力对皮肤与头发健康影响的多维度探析”为主题举办了午间专题会,分享了最新成果,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打开“黑箱”,解码“压力肌”的因果关系

从看得见的问题到看不见的问题,是此项研究最大的变化。

联合利华(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顾学兰从事皮肤科学研究多年,针对在不同阶段发现的研究问题来做科学探索。她说,十年前,课题组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去理解“看得见背后的原因”,比如一个人看起来很年轻背后的秘密。而近年来,压力与快节奏成为当下社会生活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目前业内研究较多的是压力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但事实上,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皮肤的健康状态。揭秘压力与皮肤健康的关系,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较受关注的话题。

“健康人群的皮肤在慢性压力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变化是我们研究的目的,而该项目开展最大的难点是,我们不仅要‘打开黑箱’,发现压力下肌肤表型,尝试从解释相关性到揭露因果关系。”顾学兰表示,以此为目标,意味着必须获得人体生物样品。联合利华开展该项目前,积极申请并获得了人遗办审批。国家相关机构会根据申请标书来决定审批可能性,权衡标准包括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作伙伴的质量和水平等。

2022年,联合利华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多家中国领先的合作机构携手,共同申请了一项以“不同压力水平皮肤表型和消费者感知差异及其生物学机制“为研究主题的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项目并成功获得行政许可(国科遗办审字[2022]GH3740号),开启了一项“中国为世界”的研究。

多学科交叉,推动皮肤领域更“新质”的科学研究

在第十三届亚洲皮肤科学术年会上,这一项目汇报了最新进展。项目以多学科交叉研究思维推动科学创新,通过队列研究方式,探究压力导致的皮肤表型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过多类生物样品的采集,整合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学和蛋白组学等高维数据,频频突破现有皮肤科学基础研究的技术上限,有力推动中国皮肤领域科学研究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顾学兰表示,这一项目已完成对3000多名18-35岁中国消费者感知压力量表的筛查,并针对筛选出的200名消费者,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历时四年,初步解码压力与皮肤健康,和皮肤生物学的关联。“比如,我们目前的结果,不管是通过我们量表来评估人所处压力下的状态,还是通过头发去检测体内的压力素水平,感知压力和实质压力下的皮肤表型结果都导向了同一个方向,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结果。“

此外,联合利华还采用了比较创新的技术尝试:比如,充分利用无创采样手段获得的皮肤及头发样本开展多组学研究,包括针对3根头发毛球样品的转录组学研究和10根发丝的蛋白组学研究,以及使用胶带剥离法获得皮肤样本开展转录组学研究。通过稳健且无创的生物样本采集方式的开发,集合前言的多组学分析手段,从而使得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更创新。

这些研究结果最终会否从实验室走向日常?联合利华北亚研发副总裁沈俊表示,联合利华全球业务有五大事业部,包括美妆与健康用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庭护理用品、食品营养以及冰淇淋等领域,事业部之间在研发上的合作是紧密结合的,事实上,压力与皮肤健康的肌理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领域,“我们日常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既要有基本性能的满足,还要有情感联结和使用时的愉悦感。对此,我们在做全方位的产品开发,从产品原料的选择,配方的质地和香味,到产品使用体验和结果,用端到端的设计增加消费者使用我们产品时的愉悦感。”

坚持长期投入,让更多“中国为世界”的研究发光

此次联合利华在亚洲皮肤科学术年会上的精彩分享,不仅展现了其在科研创新上的飞跃,填补了精神与心理压力对皮肤健康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空白,更是在推动科学发展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联合利华美妆与健康事业部北亚研发负责人韩磊对此表示十分自豪,他认为,在当下社会环境,大家都追求短平快的时候,其实更需要沉下心来进行较长期的投入和基础研究:“我觉得我们在中国甚至全球的同类企业中开了个好头,首创真正拿到了生物学样本,这将进一步拓宽基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外部的创新环境非常友好,这是一个‘中国为世界(China for Global)’的机会。”韩磊回到压力本身做出解释,哪怕人种不一样,但是压力与皮肤健康的因果关系是大同小异的,从这个维度上说,中国做的这种洞察不会只停留在中国,“这样的研发绝不是只为生意,而是希望推动皮肤科学发展,更好的起到行业的标杆作用,能够把基础研究转化成一个更广阔的创新天地。”

联合利华上海研发中心是集团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集合了优质的创新及人才资源。沈俊表示,中国的研发生态系统生机勃勃,对联合利华全球研发具有战略意义:“比如,我们创新打造诸多个护美容等领域的‘中国研发’成果,不光是为中国的消费者服务,同时也为全球的消费者服务。”他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联合利华选择与外部资源合作共同开发,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北大清华等高校、本地研究机构的广泛合作,在多个领域显著拓展了学界对于各种健康问题的认知。

沈俊表示,未来上海研发中心还会更多地通过数字化方式提高研发效率:“中国是商业数字化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我们会通过新的渠道、新的方式、新的方法研发,比如AR技术,在虚拟的世界里面与消费者互动,与全球的研发机构互联来设计产品,力求把‘中国智造’与‘中国研发’推广至全球市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