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 00:00:00 零壹财经 

作者 | 宗若涵 来源 | 零壹财经

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重塑经济增量的区域格局。通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我们发现,海南、青海、西藏这些“边远”的、过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自治区,爆发出别样的力量,在多个指标上名列前茅甚至夺得榜首。

2024年初,零壹智库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这是零壹智库连续第三次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并正在研发2024版报告。

该指数展现了2008—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并通过五大指标体系呈现数字经济的结构和驱动力。

从《报告》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08—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100上升至572.26,年复合增长率达13.27%,远高于同期9.48%的经济发展增速和3.58%的金融发展增速。

从具体指标来看,海南、青海、西藏等地数字经济的特殊表现,得益于近年来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发展。这些区域发挥了各自的经济、地理、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在国家的新基建布局中抓住机遇,加强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建设,这给本来基数较小的区域,提供了很大的增长动力。

可以说,这些地方数字经济的亮眼表现,是新基建下的蛋,而这些蛋,正在新的经济结构中孵化。

01

海南篇

1、四个第一、两个第二、三个第三

四个第一——《报告》提到,海南省在2008—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增速、数字产业化发展指数增速、数字技术应用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合计四个指标排名均拿下了全国桂冠。

图1:2008—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图2:2008—2022年数字产业化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图3:2008—2022年全国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TOP10

图4:2008—2022年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前十

两个第二——在2008-2022年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排名以及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排名上,海南拿下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图5:2008—2022年全国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图6:2008—2022年全国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TOP10

三个第三——在2008—2022年第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2022年全国第一产业数字化指数、2009—2022年中国各省份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复合增长率,三个指标的排名上,海南位居全国第三。

图7:2008—2022年第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前十

图8:2022年全国第一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前十省市区

图9:2009—2022年中国各省市数字技术专利申请质量复合增长率TOP10

除此之外,海南还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有所建树。

海南制造业数字化增速全国首位。海南制造业数字化起点较低,2008年海南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仅为0.52,2009—2016年海南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增速基本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

2017—2022年,海南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数字化发展指数增长率大大提高,2020年海南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增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2022年更是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3倍,2022年海南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也增长到171.96。

图10:2009—2022年全国和海南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增长率

在2022年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排名、2008-2022年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增速排名、2008—2022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年复合增长率排名、2008—2022年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排名、2022年中国数字科技创新热情指数排名,海南省均位于全国前10。

图11:2022年中国各省市数字技术创新热情指数TOP10

2008—2022年海南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简称)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专利申请数量由2008年的54件上升到2021年的1249件,年复合增长率为27.33%;专利授权数量由2008年的2件上升到2022年的417件。

ABCDI专利申请授权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最高增长率为2015年的56.05%,最低增长率为2008年的11.11%,但在2012年之后,海南的专利申请授权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

图12:2008—2022年海南ABCDI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和申请授权率

2、向数图强

海南作为一个岛屿型省份,虽然看上去与其他省份距离较远,但紧邻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这种相对独立的离岛地势也造就了海南的独特区位优势——方便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与资金的内引外融。海南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基础人数低,缺乏资源与高端人才。

在2018年,海南明确了“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战略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22年,海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279.6亿元,占GDP比重7.5%,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达47%。

2023年前三季度,海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达到302家,实现营业收入947.9亿元,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4类核心产业。

2024年3月30日,海口复兴城国际数字港迎来开园仪式,标志着海南在“向数图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又迈出一步。华为(海南)数字贸易创新中心、集成电路创新服务中心、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跨境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和数据要素人才培养基地五大数字创新平台落地园区。

3、新基建+组合拳

这十几年来海南的数字经济发展如此之快。让人不得不探究其背后的助推力究竟是“何方神圣”?

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全国首个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开工,“一张网”充换电基础设施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千兆光纤、5G网络通达率100%。同时实现环岛旅游公路5G信号覆盖100%,城乡一体化的5G、千兆光纤“双千兆”网络基本建成。

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2019年9月,海南发布《海南省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要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2020年7月,海南印发了《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提出了“1+3+3+N”的智慧海南总体架构,即“一基、两云、三网、N应用”,结合海南发展实际需要,适度超前布局5G、物联网、泛智能化市政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海南智慧岛建设。

2022年9月,《海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发布。该方案提出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促进智慧化旅游消费等措施,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

2024年1月,《海南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正式出台,从基础制度创新、数据供给能力、数据开发能力、数据产品服务和交易能力、数据基础设施、数据产业孵化、数据产业人才孵化、数据安全治理、数据跨境应用等9大方面提出24条具体行动,进一步完善与自贸港相适应的数据基础制度,做大、做强、做优自贸港数字经济。

《三亚市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经三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4年4月1日起施行。出台25条政策奖励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出8项招商引资政策,从落户、房租、运营、用工、高管、人才、平台、用地等方面给予奖励,提高三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招商力度。其中,落户奖励金额最高500万元。

积极寻求数字合作,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与科研平台。

海南已引进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等行业龙头企业,成功打造出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陵水清水湾信息产业园。其中海南生态软件园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成功创建全国首家省政府授牌的区块链试验区,汇聚了包括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中国联通(600050)(海南)创新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创新中心、海南中科计算区块链创新研究院等在内的区块链科创平台,

吸引数字经济人才。

2018年5月13日,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到2025年实现“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为吸引高校科研院所来琼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海南推出诸多福利,例如优惠政策、落户需求、住房补贴等,在人才招进这一块儿,海南做到了“求贤若渴”,以巨大“磁力”呼唤着有志之士、有才之士涌入海南。

4、新引擎的可持续性

数字经济为海南省发展带来新动能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是数字经济是创新密集型经济形态,海南的高校资源、研发资源存在短板,人才引育留用仍是问题。

二是数字经济中的增加值80%来自于产业数字化,而海南的传统第二产业布局较弱,产业数字化的基座不够大,这要求海南探索新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即如何通过数字产业化以及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来激发海南数字经济增长的动能。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为保障数字经济这个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可持续性,今后海南省还将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海南数字设施全面升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海南应抢抓机遇,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大力推动5G、绿色算力、充电桩、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智慧口岸等新基建建设,以港口、民航、邮政等重点领域数字设施升级为突破口,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计划。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实施数据要素市场三年行动计划。

要尽快完善数据分类分级、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等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以流入带动流出,提升数据供给能力。同时强链、补链、延链,完善数据产业链条,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壮大数据交易市场。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和配套机制的创新,以“技术+制度”双驱动,在数据要素的加工、交易、数据产品研发方面探索出可复制模式,培育数据要素相关产业的优势。

发展壮大数字产业。

海南要以更大力度推进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规则先行先试,加快发展数字大健康、数字创意设计、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数字保税”“来数加工”等国际数据产业,以重点园区为核心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产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比如,加强旅游业数字化改造,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各种数字新技术提升旅游资源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推动智慧文娱融合发展。

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数智化改造,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海南特色农产品(000061)的品牌打造,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

充分发挥数智赋能效应,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发挥自贸港优势,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

基于自贸港的定位,发挥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优势,加快发展“数字保税”“来数加工”等应用场景,以更大力度推进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招商,积极与国内外数字经济知名企业接洽,吸引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和研发机构进入,以此带动整个数字产业的发展。

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在贸易、航天、深海、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数据跨境典型应用案例,加快发展跨境直播、跨境贸易等典型应用。

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通过全球化的业务布局来提升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国际化水平。

02

青海篇

1、数字基础设施勇夺双第一

《报告》中显示,2022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青海、江苏、广东、四川、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内蒙古以及河北。

2008—2022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年复合增长率排名前10的省市分别为:青海、安徽、甘肃、贵州、江西、四川、海南、内蒙古、云南和河北,青海等7省份来自西部。

青海的表现出人意料,不仅数字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最高,增速也最快。

图13:2008—2022年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图14:2022年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TOP10(不含港澳台)

不仅如此,青海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8-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海南、青海、广东、贵州、山东、四川、宁夏、甘肃、云南以及福建。

图15:2008—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2008—2022年,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上海、青海、重庆、广西、云南、山东、山西、海南、湖南和四川。其中有2个省份来自东部,3个省市来自中部,5个省市来自西部,西部地区在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动力更足。

图16:2008—2022年全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2008—2022年,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宁夏、海南、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江西、安徽、甘肃和福建。

图17:2008—2022年全国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2008—2022年,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青海、西藏、宁夏、贵州、海南、云南、新疆、甘肃、重庆以及广西。

图18:2018—2022年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2008-2022年产业数字化指数复合增长率前十的省份中,年复合增长率均在50%以上。其中,上海的增长率最高,年复合增长率达58.59%;其次是青海,复合增长率为55.9%,其余各省复合增长率均在50%以上。

图19:2008—2022年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前十

2008-2022年第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前十的省市区中,增长率超过60%的省市区有4个,分别是贵州、重庆、海南、青海,增长率分别为63.98%、61.41%、61.33%和60.51%。

图20:2008—2022年第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前十

2008—2022年第三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前十的省市区中,各省市区的复合增长率均在50%以上,其中安徽、青海、湖南、重庆的增长率超过了70%。

图21:2008—2022年第三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前十

青海省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增速最快。2009—2022年,中国各省份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复合增长率排名前五为青海、甘肃、海南、山东和福建,增长率分别为12.96%、11.96%、8.83%、8.47%和7.22%。其余省份的增长率均保持在5%以上。

图22:2009—2022年中国各省市数字技术专利申请质量复合增长率TOP10

2022年,中国数字科技创新热情指数排名前十的省份为北京、上海、西藏、海南、宁夏、浙江、青海、天津、广东和福建。

图23:2022年中国各省市数字技术创新热情指数TOP10

2、打破地理限制开新局

青海处于我国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形式受到限制,存在生产效率低、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但同时青海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气候凉爽、地质灾害影响小,是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并且青海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线,具备发展数字经济“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独特区位优势。数字经济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2023年,青海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超过4.3万标准机架,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

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100亿元,占GDP比重28.7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20%。

青海交上来的这份答卷显然不易,背后是众力齐推。

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青海打破地理限制,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道路。2021年夏季,青海移动在岗什卡雪峰实现了海拔5000多米峰顶的5G信号覆盖。目前青海省各区县的主城区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

省会西宁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上线运行,镜像服务器建成投运。

截至2024年1月,青海省数据中心共建设完成机架17269架,平均上架率达60%,在用数据中心网络出口带宽达15.4T。

开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缘于重要的生态地位与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青海在积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绿色发展步伐,5G、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加速融合。

2022年7月,青海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绿色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园区内部建成了行业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分布式光伏自供电系统,助力推动青海省大数据产业向绿色算力转型升级。

此外,“零碳青海”行动联合能源企业、ICT提供商共同成立了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积极推进网络降碳创新实践。

以“平台+云网+x”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青海联通与华为联合攻关,将AirPON+F5G技术和农村场景深度结合并开展应用创新,快速实现了边远行政村宽带的全覆盖。青海已建成1270个数字化乡村示范村,2025个乡村信息点,568个乡村数字化系统。

同时,青海联通通过施“数字乡村+村集体经济”业务与村委会合作,通过宽带社会化合作协助村集体经济“破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3、走长路,深挖数字新潜力

目前青海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数字基础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体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空间,2023年青海省以全国最快速度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并开通运行,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运营,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算力地方标准。

当然青海的数字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融合度不深、缺少龙头企业、数字化人才短缺等问题,这是一条持续的长远的动态的道路。

2024年,青海的目标是引进更多大数据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让人民群众更好畅享“数智”美好生活。

围绕国家重点投向,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做好国家新增1万亿国债项目资金衔接落实,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03

西藏篇

1、西藏的“遥遥领先”

在2008-2022年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TOP10以及2008-2022年数字产品服务业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全国TOP10中,西藏“遥遥领先”居于榜首。

图24:2008—2022年全国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TOP10

图25:2008—2022年全国数字产品服务业发展指数复合增长率TOP10

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名列前茅。

2022年,数字人才培育指数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河南、江苏、湖北、山东、广东、安徽、四川、陕西、辽宁以及湖南。2008-2022年,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青海、西藏、宁夏、贵州、海南、云南、新疆、甘肃、重庆以及广西。

而在2022年数字技术发展指数、2008-2022年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2022年中国数字科技创新热情指数方面,西藏所获成绩也均不俗。

图26:2022年中国各省市数字技术创新热情指数TOP10

数字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

2009—2022年西藏的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增长率总体上一直保持高于全国增长率的趋势。

2009—2016年西藏的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增长率较为波动,在2009年时增长率最高为689.86%。2016年后,西藏的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增长率保持稳定,即西藏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

图27:2009-2022年全国和西藏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指数增长率

2、数字西藏的“后发优势”

当前,西藏自治区所有乡镇通达5G网络,实现了全区99%以上的行政村通光纤、通宽带、通4G。2023年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50.98亿元,同比增长19.3%。拉萨高新区作为西藏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在2023年数字经济企业已达2803家,实现营业收入81.03亿元,税收收入3.68亿元,为西藏的GDP做出显著贡献。

尽管西藏处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数字化转型较晚,但具有丰富的水电光伏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数字经济发展答卷中展现出了自己独有的亮点,彰显自身的后发优势。

融入全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布局。

近年来,西藏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低硫、低氧、低压、低湿、低污的自然环境优势,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布局,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算力需求,打造拉萨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核心节点,吸引了宁算、阿里云等数字产业项目的落地,随之而来的还有高层次人才,成功实现了以产业引才的愿望。

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

第一,与数字经济企业积极合作。2023年6月,数字经济产业招商推介会举办,建立了西藏和数字经济企业的深度合作。

西藏作为全国数字产品制造业增长率最高的一个自治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积极与数字领域的众多企业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双方的数字化发展。西藏与众多优秀的数字领域企业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动西藏地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实践,探索出适合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第二,依托资源禀赋优势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西藏的自然条件能够延长各类服务器的使用寿命,在大数据存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吸引了众多数字产业项目落地,数字经济发展迅速。

拉萨大数据局的数据显示,拉萨已经完成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10个,占全区58.82%;建成5G应用试点5项,占全区45.45%;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家,占全区86.96%。

数字人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西藏推出了“珠峰英才”计划,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从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等方面制定完善激励政策。

一方面,在职务待遇、医疗保障方面给与支持,入藏最高个人补助可达220万;另一方面,简化优化人才引进程序,实施引才伯乐激励措施,鼓励单位或个人推荐高层次人才。

2023年,西藏在北京、重庆等多地发布“英才汇聚·志向高原”招才引智政策推介活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实施学历提升行动计划,鼓励在职人员深造研修。

3、渐入佳境,数字经济在雪域高原开花

雪域高原上数字西藏的发展足迹在不断延伸,但横向比较上西藏的绝对水平仍然较低。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西藏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劳动力数字素养不高,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

随着数字化转型向工业领域的渗透,西藏制造业的短板可能会制约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

2024年西藏目标数字经济增长值达到10%以上,未来还需做出更多努力,让数字建设这朵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培育、引进数字领域专业人才,提升劳动力数字素养。

一方面在区内加强高校内数字人才的培养,建设满足数字西藏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渠道,适当侧重对数字人才的倾斜。提升区内劳动力素养,学习、掌握数字技术。

招商引资,打造西部算力产业高地。

2024年3月23日,西藏在深圳首次召开以“数据上高原,存算在拉萨”为主题的面向东南沿海地区数字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推介会。

此次推介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发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数智助力”作用,完善西藏数据产业链,把资源、区位、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

西藏地区可再生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的巨大潜力。积极推介高原数字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和潜力价值,充分发挥西藏“算力+数字经济”,加快新型基础建设布局,积极融入“东数西算”,提振西藏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