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带货“深圳特产”,霸榜第一!感叹“深圳速度”,记者现场实探→

2024-05-29 07:22:04 证券时报网 

董宇辉现身深圳!

5月28日上午10点,“与辉同行”直播间深圳南山专场直播——“科技想象,预见未来”准点开播,董宇辉也准时现身直播间。

与在其他地方直播带货不同的是,董宇辉本次带货的目标不少都是极具科技含量的“深圳特产”:大疆无人机、SKG按摩仪、创维电视、飞亚达手表等等。

5月28日下午,证券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董宇辉本次深圳直播带货的场所——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自称董宇辉“丈母娘”的粉丝们聚集在现场为董宇辉加油助威。

现场一位粉丝告诉记者:“我是从东莞那边坐了3个小时的车过来的,我基本上天天都在(董宇辉直播间)买。我觉得南山区已经很出名,董宇辉会带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深圳这座城市。(直播)大部分都是深圳的品牌,大疆、OPPO还有创维,这次主要是科技专场,深圳的特点是除了加班就是科技了。”

一位粉丝还向记者展示了她拍到的董宇辉现身的视频。

(图为视频截图)

董宇辉又写了一篇“小作文”?

董宇辉作为一位知识型主播,以其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他的每一次活动都令人备受期待,此次深圳南山之行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据了解,此前的直播中,董宇辉透露自己受地方邀请参与科技直播,其中包括手机、无人机和投影仪等高科技产品,为这场直播赚足期待值。

而在此次直播之前,5月27日上午,“与辉同行”官方账号发布深圳×与辉同行先导片,这也正是董宇辉及其团队为深圳写的一篇“小作文”,其中提到:“这是一座面向世界的窗户,科技创新产业中的革故鼎新,移民城市中文化的开放包容,强大产业中强强联合,识时达变,敢为人先,拓荒开路,踏实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可以看到的是,此次活动聚焦于高科技产品的展示,充分展现了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之城的独特魅力。在这片被誉为“高科技之都”的土地上,华为、大疆等领军企业以其尖端技术产品闻名遐迩,华为的智能手机、电视和智能手表在全球市场上备受欢迎;创维等公司则以其高品质的电视机品牌享誉业界。而大疆的无人机技术,无疑是行业内的翘楚,其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因此,这一场带货直播不像是带货,而更像是一个展现深圳科技实力的展台。

董宇辉在本次直播中也专门提到:“(深圳)南山区大家也很熟悉,改革开放这40年历史波澜壮阔、日新月异,在这40多年的追赶和超越的过程中,其实最早的一声就是1979年的春天,在这里的一声爆炸,把山炸平了。我们那个时候因为用地紧张,所以要平山填海,当时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南山区也成为了整个深圳,甚至全国,甚至在全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尤其瞩目的地方。”

董宇辉还表示:“在这里的企业密度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在两年前的数据里,每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也在这次直播过程中真正见识到了深圳速度,我们以前很熟悉它经济建设很快,科技创新快,来到这里才感觉到一切都更快,从出机场那刻感觉路上的车速都更快,效率也更高。昨天晚上我们到这里(直播现场)都还在搭建中,那板上都还在刮腻子,今天来看已经是非常整洁而且崭新的一个展厅了。”

在今天的直播中,董宇辉不遗余力地介绍“深圳特产”,证券时报记者也注意到,董宇辉的直播间几乎一直保持在“带货总榜第1名”的位置。

深圳科技有多强?

董宇辉针对深圳的介绍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深圳的经济与科技到底有多强?

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制造业基础雄厚。华为、比亚迪(002594)、中集、华星光电等大企业头雁领航,顶天立地;迈瑞、大疆、大族激光(002008)等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枝繁叶茂。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提高7.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

深圳市南山区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19日,深圳拥有上市企业563家,南山区现有上市企业212家。不仅如此,深圳的上市后备力量也同样十分充足:

深圳市IPO在辅导企业147家,其中南山区在辅导企业46家;

深圳市IPO在审企业22家,其中南山区5家;

深圳市IPO过会待注册企业11家,其中南山区3家。

其中,不少深圳的上市公司都是其领域内的绝对龙头:比如互联网领域的腾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医疗器械领域的迈瑞医疗(300760),消费电子领域的工业富联(601138)等等。

2023年,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2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76.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总量2.47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居全国城市第二。

深圳的科技创新成果更是振奋人心。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81%。华为高端手机重返市场,体外膜肺氧合仪、核磁共振设备实现国产化。两项创新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二。

此外,深圳正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的底气。深圳提出,“实体经济是发展之本,制造业是强市之基,我们要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冲在前、走在先,站上全球科技产业发展之巅。”对此,深圳也提出了具体目标:2024年要实施工业投资提速提质工程,建成投产方正微半导体基地、华润微电子12英寸生产线、欣旺达(300207)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德方纳米(300769)新型储能等项目,新开工建设2个以上百亿元级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15.0%以上。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聚焦高端制造设备、核心基础软件、关键零部件、先进材料和生产工艺等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开展25个产业基础再造、10个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积极推进国产工业软件规模化应用,打造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

责编:万健祎

校对:高源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