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时读到的这本书,塑造了巴菲特的金钱心智

2024-06-01 12:01:27 巴伦周刊中文版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彭韧

  编者按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成为巴菲特的?研究巴菲特超过三十年的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发现,巴菲特有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世界观,巴菲特自己给这个世界观起了个名字:金钱心智,哈格斯特朗为此写下了他的最新著作《沃伦·巴菲特:终极金钱心智》。

  这种心智的形成甚至可以追溯到巴菲特6岁时看过的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以及他根据这本书而采取的致富行动,从卖糖果、汽水开始,巴菲特自己当起了老板,这让他在16岁时就成为了奥马哈最富有的高中生,本文选摘自本书第1章《年轻的巴菲特》。

  通常所谓的传奇,往往会聚焦在那些在生活中经历非凡的人身上。人们似乎对这些人早年的花絮也尤其感兴趣,想知道如果仔细观察,是否能发现他们成功的线索。

  沃伦·巴菲特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广受欢迎的关于他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很多人你可能都听说过。

  6岁时,巴菲特就在路边摆摊卖糖果、口香糖和汽水。他还以25美分的价格从祖父的杂货店批发来每包6瓶装的可口可乐,然后分拆开来,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转售,回报率为20%。转年,他向圣诞老人许愿得到了一本关于债券的书。接下来的一年,他想要更多的书,所以他开始读父亲藏书中关于股票的著作。11岁时,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股票投资。17岁时,他和一个朋友合资花25美元买了一台二手弹球机,并把它安装在附近的理发店里,然后他们用赚到手的钱,又添置了两台同样的机器。一年后,他们以1200美元转手了这个生意。

  但有一个故事你可能从没听说过,它很有可能是所有故事中最重要的。

  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1941年,11岁的巴菲特在奥马哈公共图书馆的本森分馆发现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这本书的封面银光闪闪的,它就是达特内尔公司出版的F. C.米纳克的著作,书名是《1000种赚1000美元的方法》,该书的副标题是“利用你的业余时间做生意”。按照当时流行的做法,作者弗朗西丝·玛丽·米纳克用名字首字母的缩写来隐藏自己的性别。

  回想一下20世纪40年代,一个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小男孩,没有电视,没有电子游戏,没有个人电脑,没有智能手机。的确,当时有广播节目,市中心电影院在每个星期六(002291)下午还会放映当时很稀罕的电影。但是,对于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娱乐就是阅读,阅读的对象有报纸、杂志和图书。

  现在想象一下,小小年纪的巴菲特从图书馆跑回家,紧紧抓着他新发现的宝贝,冲进房间,扑通一声坐在椅子上,拿起书本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跳进一个赚钱的新世界,一个他还不太明白但向往的世界。

  米纳克的这本书很厚(一共408页),内容覆盖了很多方面。除了数百条关于赚钱的具体建议之外,它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培养良好的销售技巧等方面的课程,涉及广告、营销、客户关系等,清晰明了。书里讲述了很多如何把好主意变成好生意的故事,其中一些还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书中有些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著名的大型连锁服装公司杰西潘尼的创始人J. C.潘尼(James C. Penny)。潘尼的第一份工作每个月仅有微薄的2.27美元的收入。潘尼与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于1902年4月14日开了第一家杰西潘尼百货店。第一年,这家商店的营业额达到了28 891美元,潘尼自己持有股份的相应利润超过了1 000美元!这个故事太激动人心了!

  巴菲特翻到了书的另一页,读到了23岁的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的故事,他说服了妹夫内森·布朗,将他们俩微薄的积蓄凑在一起,在家乡费城开了一家绅士服装店,当时他们面临的是一场全国内战,背景是1857年银行业大萧条,这场大萧条导致了大规模失业,几乎毁灭了整个制造业和批发业。1861年4月27日,他们义无反顾地开门营业。8年之后,沃纳梅克-布朗成为美国最大的男装零售商。

  年轻的巴菲特,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沉浸在这样的致富梦想之中。

  当翻到第153页的时候,巴菲特一定咧着嘴笑了出来。这一章是关于在路边创业的故事,这个场景他非常熟悉,因为他已经有五年多的路边摊创业经验。第十章是关于服务业的几十个想法,其中一个提到在当地商店和酒吧放置投币台球桌。以今天的眼光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线索,从这个故事一直连接到6年后巴菲特的弹球机生意。

  同样在第十章“销售你的服务”这个部分,我们发现了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对巴菲特的思想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故事是这样的。

  1933年,一位名叫哈里·拉森的男子在当地药店购物时,有人(我们不知道具体是谁)问他体重是多少。哈里转过身,发现了一个投币体重秤,他把硬币放进去,得到了答案,然后他去排队买烟。就在他排队等候的几分钟内,另外有7位顾客决定试试投币体重秤。这引起了哈里的注意,他开始了解更多情况。店主解释说,这些机器是租来的,自己能得到25%的收入,每月大约20美元(按照今天的美元价值计算,约合384美元),其余的75%归属拥有投币体重秤的公司。

  哈里后来告诉该书作者米纳克,了解到这些情况仅仅是一切的开始。他从自己的存款中拿出175美元,买了3台体重秤放在商店里,这样每个月就能给他带来98美元的利润,按照哈里的说法:“这项投资的回报相当不错。”但是,他接下来做的事引起了巴菲特的兴趣,哈里说:“我一共买了70台体重秤……后面的67台,是用前面3台赚到的钱买的……我赚的钱足以买下这些秤,并且使我过上不错的日子。”

  每次赚一点点,这就是复利的本质。我们通常认为复利的概念仅适用于利息,但你可能知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言:“复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懂的人会得到它,不懂的人会付出代价。”复利的核心概念实际上更为广泛、强大,利用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哈里本能地明白这一点,巴菲特也是这样的天才。

  许多年后,巴菲特用“一美分体重秤”来描述他的想法。他说:“体重秤很容易理解,我会买一台体重秤,然后用赚来的钱去买更多的体重秤。很快我就会有20台体重秤,每台秤每天称重50次。我想这就是钱的来源,有什么比这更美妙吗?”正是这种心智架构造就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奥马哈最富有的高中生

  所以,当我们回到米纳克的这本书,看看它对巴菲特的影响,《1000种赚1000美元的方法》,这本书即便抛开字面含义,也是名实相符的,我统计了一下,书中一共提到了476条新商业建议。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其中的很多想法都已属于马车、马鞭时代的过时想法,但也有些想法颇具先见之明。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的基本原则。作者阐述了关于金钱的重要基本概念,特别是,她希望读者了解书中所提的那些人的心智,以及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特质。综上所述,这些关于赚钱本质的文字帮助巴菲特形成了金钱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米纳克写道:“创办自己企业的第一步是了解情况……所以,阅读所有有关你打算进入的行业的出版物,综合他人的经验,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始你的计划。”她坚信,这意味着你要从问题的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如何成功,以及如何避免失败。

  作者认为,阅读一家企业就像和一个企业家坐而论道。她写道:“只有那些认为自己知道一切的人,才会认为交流想法是愚蠢的。”她指出,真正的愚蠢是,花费数百美元(相当于今天花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去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可行,而其他人已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并将其写在了书上,“它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你的主意不是个好主意”。

  为了让读者有更为深入的研究,米纳克在书的附录中列出了35页的出版物清单,包括书籍、杂志、期刊、小册子,内容有关如何创业、如何运营企业。总的说来,书中有859条不同的引文,有关如何在你所选择的行业中取得成功。

  巴菲特没有忘记这些,如今在奥马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行政楼层里最大的房间不是巴菲特的办公室,而是大厅下面的图书馆,那里排列着一排排的文件柜,里面装的都是企业的故事。这些文件柜里的资料,包含所有重要上市公司过去和现在的年度报告,这些资料巴菲特全都读过。从中,他不仅学到了什么是有用的东西,哪里能找到利润,更重要的是,还学到了什么样的策略会造成失败和亏损。

  培养金钱心智的第二步很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很难做到。它可以概括为采取行动,或者正如米纳克所言“开始赚钱的方法就是开始行动”。她指出,成千上万的人梦想着创业,但他们从来没有开始过,因为行动迟缓,因为他们总是在等待,等待着预期改善、等待着前景变好、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米纳克写到,他们迟迟无法开始行动的原因,是“前景不明朗,看不清前方的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完美时刻从来都无法预知,而等待只不过是无所事事妄图逃避的借口而已。

  米纳克指出,这种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变得刻板,因为他们会花太多时间寻求他人的建议。对此,她写道:“如果你征求了足够多人的建议,你肯定会一事无成。”表面上看,这似乎与第一条(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有些矛盾,但事实上,在自我教育和知道何时采取行动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是金钱心智的一个关键要素。

  那些研究巴菲特的人都能够毫不费力地得出和米纳克的建议一样的结论。的确,巴菲特会和他的长期商业伙伴查理·芒格讨论一些重要的想法。但是,如果巴菲特相信伯克希尔-哈撒韦可以确定做出一笔好的收购,他就不会整天打电话了,这也是事实。他从来不因为股市的上涨或下跌、经济的增长或衰退、利率的上升或下降而暂停最后的决策。如果这是一笔价格合理的好生意,巴菲特会立刻采取行动。

  除了提出的建议,米纳克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好主意。她写道:“创立的企业就像离开港口的航船,在商业的海洋上,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这也是商业生活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很容易想见,年轻的巴菲特一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从6岁卖糖果、汽水开始,巴菲特就自己当起了老板。他坚定、自信、独立。高中毕业时,16岁的他已经成为奥马哈最富有的高中生了,他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少年,但那时的他还不曾梦想要成为百万富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梦想使他继续求学。

  《沃伦·巴菲特:终极金钱心智》

  原名:Warren Buffett: Inside the Ultimate Money Mind

  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文|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编辑|彭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贺翀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