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5月31日,在主题为“新质生产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成经智库思享汇(第一期)上,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浩森表示,随着城市深度嵌入全球贸易和分工体系,以及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加速重构,那些掌握着科技产业话语权、贸易规则制定权、利益分配权的核心城市,通过构建起各个相关主体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生态体系,实现了整体位势的跃升。
比如,成都通过构建“5+N”产业生态体系,截至2023年,成功培育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连续实现两个等级的跨越。
这也是核心城市引领力不断提升的重要缩影。在各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核心城市自身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链接不断加深。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伟提出,极核城市(省会城市或经济中心城市)是新质生产力率先突破发展的“天然场所”,源于其作为面向国际、区域两个扇面的“枢纽”特征。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对外,这些城市随着自身的发展,本身就在世界或者全国的城市体系中有相应的位置,产业分工相对高端,而且能够比较便捷地区把握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汇聚资源要素,参与全球产业竞争;而对内,全球区域竞争加剧背景下,一个城市无法仅靠自身力量,而必须要把周边形成一个区域发展共同体,将自身原有产业扩展出去,为本地高端产业聚集,或者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在刘军伟看来,像成都这样的极核城市如何通过做好自身、链接全球、引领区域,更好地承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只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端产业有效的聚集和发展,才能够形成一些内生动力。同时,要推动创新的全链条打造,以及生态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创新成果或创新技术在产业中进行融合渗透,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更进一步,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院副院长郭雪飞指出,成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不错的基础,但当前也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在制造业方面,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较大,但是产业链比较少。比如集成电路规模全球第八,新型显示面板总产能全国第四,智能终端全国第七,但集成电路制造环节未进入全国前十;新型显示领域,成都还是主要供外地的显示系统。
在航空航天领域,成都工业无人机排名全国第二,规模仅次于深圳,但还是有一些短板。比如,航空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还未建立,大飞机龙头企业间合作较少,部分无人机还需要到外地去测试。
实际上,不论未来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金融的支持都必不可少。在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调研时,郭雪飞注意到一些比较有竞争力企业,甚至是根植性企业,融资资金很大比例都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本地金融支持力度相对不足。
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成都对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具备未来潜力的产业需要加快发展。当前成都已经明确一些方向的未来产业发展,我们要提升政府的引领力,因地制宜地去发展,出台一些规划引导大家共同去推动形成更好的基础。”她说。
每日经济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