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眼病预防关口前移 医学专家:AI技术能辅助基层大规模筛查

2024-06-14 11:33:47 每日经济新闻 

AI能代替医生吗?几乎每一次AI技术有突破,这一问题都会在医疗端引起广泛讨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眼科出现了AI的身影。

最近,深圳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田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爱眼日”期间开展了一次眼健康公益筛查。他们不仅邀请眼科专家坐诊,还引入了腾讯觅影的智能眼底筛查技术。一天近400人次的眼健康筛查中,超过八成眼底检查结果提示异常。

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主任蔡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防眼病就需要把检查关口前移。但我国共有3.6万名眼科医生,医患比低于1/2000,基层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生更少。“如果在基层有操作比较简单的设备和智能识别的软件,正常的、低风险的居民,可能就不用来医院了,就减少很多负担;发现风险了再推荐到上级医院。”

但蔡莉医生也提到,目前AI技术在眼科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主要用于部分疾病的眼底筛查,暂时没办法取代专业的眼科医生。眼底疾病诊断不仅仅是通过一张眼底照片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综合眼前段、眼后段多项检查,结合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才能确诊,这些都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来判别。

预防眼病就需要把检查关口前移

中国是全球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世卫组织《世界视力报告》,中国约有盲人670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每年新增盲人数量多达45万。其中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据估算2020年我国约有2100万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致盲人数达567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很多眼底疾病不可逆,如果没有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造成的损害不可逆转,治疗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如今眼底病已成为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全国共有超过4000万名眼底病患者,我国在眼病上的挑战已不容忽视。

参与上述公益筛查活动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眼科主任吴小军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网)是一大常见眼底疾病。但很多人只关注血糖控制,忽视了眼睛的问题。实际上,糖尿病会造成眼底的出血,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应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可能有四五千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这其中又有大概三分之一,超过1000万的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黄斑水肿。

另外,被称作“视力小偷”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青光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程发展造成视野缺损、视物模糊,让人防不胜防。还有高血压也可以引起血管的动脉硬化,造成视网膜硬性渗出。

吴小军碰到过不少因忽视眼底病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致盲的患者,他在当日的公益筛查中就发现一位居民有黄斑前膜的迹象。这是一种眼底黄斑部发生血管性纤维增生的疾病,虽然查出来视力还行,如果黄斑前膜再往后进展的话,视力就会下降。

吴小军马上建议居民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他说这就是筛查的意义,医生在后台发现问题,就会通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让居民做深入的检查,发现具体问题,再给治疗方案。

“AI+眼科”落地对基层筛查有重要意义

眼底照相检查是眼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通过特制的“照相机”拍下眼底的形态,医生通过观察眼底的视盘、视网膜动静脉、黄斑区等关键区域,从而推断疾病风险。因此,它也是发现早期眼疾的便捷手段。但这一简单的眼底照相检查落地到基层,却不是一件易行的事。

深圳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田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胡晓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社康中心承接了国家的基本诊疗、基本公卫,包含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而高血压、糖尿病的眼底病变又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他们购买过手持式的眼底照相设备做眼底筛查,但仪器像素不高,社康中心也没有专业的眼科医生,全科医生没办法做这方面的评估。

而专家到社康中心坐诊的时间有限。深大总医院眼科团队大约每周去一次社康中心,每位医生大约接诊30~40位患者。

吴小军也提到,去社康中心的频次大概是两周一次甚至更久,每次半天,效率并不高。但社康中心开设眼科也不现实,一是不一定有这么大的就诊需求,二是眼科仪器多,投入大,还需要专门的人操作。

“我们很希望眼科专家能够定期下来,给我们做眼底的评估,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很忙,智能筛查就可以很大程度弥补专家资源的不足。”胡晓周希望AI眼底筛查能够成为全科医生的一个技术手段。“因为全科医生长期要管理居民健康,如果没有这个技术手段,实际上能力有缺失。所以在未来,我们不止是要持续开展,还希望能够把AI眼底筛查越做越好。”

腾讯觅影的AI眼底筛查方案,就是希望成为眼科医生的“能力放大器”。吴小军说,对于眼底疾病,AI诊断更精准。比如判断出血点数量,以前医生是凭经验看,AI能标记出所有出血点的位置和数量。另外,能标记动静脉比例、新生血管、黄斑水肿、前膜、增值膜等多个指标,辅助医生诊断。

“一个初步进入临床,没有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对眼底疾病的诊断能力可能还不如AI。”蔡莉医生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对人工智能筛查技术有更迫切的普及需求,“AI+眼科”能够辅助大规模筛查,发现居民健康风险,水平可以超过全科医生。同时还能培训年轻医生,帮助提升发现疾病风险的准确率。但复杂眼底疾病的诊断目前还需要专业眼科医生,现阶段AI技术还仍在起步阶段,需要更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为未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诊疗做准备。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