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ASCO 2024:国产创新药闪耀全球舞台

2024-06-14 21:49:38 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临床肿瘤会议,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上周落下帷幕。据医药魔方统计,今年,ASCO年会共收录了426项研究作为口头报告,其中有55项来自中国,这一数据比2023年翻了一番,创下新高。与此同时,还有5项国产原创新药的临床研究被纳入最新突破性研究(LBA)。

宜明昂科(01541.HK,股价14.58港元,市值55亿港元)创始人、董事长田文志也在现场参与了本届ASCO,并观摩了多场重要的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发布。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田文志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ASCO参会人数明显增多,亚裔面孔的参会者也是随处可见,其中更不乏国内药企的研发人员和医院的研究者。”从数据上看,本土创新药的口头报告和壁报也是远超去年,一定程度上显示本土创新药已经走上了快车道。

洛拉替尼赢得了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被问及“对哪些重磅成果的公布印象最为深刻”时,田文志告诉记者:“在众多报告中,毫无疑问在全体大会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的辉瑞研发的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lorlatinib)的三期临床CROWN研究数据是一大亮点,并赢得了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根据辉瑞披露的新闻稿,CROWN研究旨在评估洛拉替尼对比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在既往未经治疗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五年的中位随访,洛拉替尼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仍未达到。其观察到的风险比(HR)为0.19,即与第一代ALK抑制剂相比,洛拉替尼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1%。此外,洛拉替尼治疗组中有60%的患者五年后仍未见疾病进展或死亡,而对照组仅有8%。

田文志告诉记者,经洛拉替尼治疗观察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是迄今为止任何单一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报道的最长PFS。洛拉替尼的系统疗效连同延长的颅内疗效以及无新的安全信号相结合,代表了对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治疗结果的前所未有的改善。“这是肺癌患者的福音,令人欢欣鼓舞。”

田文志还认为,在免疫治疗方面,药物联用、疗法组合以及治疗线数前移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说明这一领域除了发展新靶点,已证实的靶点药物还具有强大的临床开发潜力,是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另一类创新。

田文志以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为例,在一项ADRIATIC三期随机双盲多中心国际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报告结果时,“大会现场三次被掌声打断”。

资料显示,ADRIATIC临床研究旨在探索PD-L1抗体联合CTLA-4抗体(度伐利尤+tremelimumab)在局限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预设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度伐利尤单抗将死亡风险降低了27%。其中,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位OS预计为55.9个月,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为33.4个月。

田文志还指出,洛拉替尼虽然疗效亮丽,但也仅覆盖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有限人群。对于驱动基因变异阳性、TKI治疗失败的人群,仍需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在这一方面,康方生物的AK112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因此,AK112-301/HARMONi-A的口头报告(Abstract#8508)也得以在会议上广泛讨论。

资料显示,AK112(依沃西单抗,Ivonescimab)为人源化四价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PD-1和VEGF-A。AK112-301/HARMONi-A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展的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研究。研究以依沃西联合化疗组对照化疗,观察对EGFR-TKI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基于ITT人群评估的中期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的中位PFS分别为7.1个月和4.8个月,组间差异2.3个月,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54%。

田文志还告诉记者,今年宜明昂科共有五篇创新药研究结果被ASCO大会接受,其中替达派西普(药物编号:IMM01)两篇临床II期创新研究结果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一篇IMM0306治疗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I期初步研究成果以摘要(Abstract)形式展示;另外两篇研究成果以在线发表形式展示。

建议ASCO也设立“中国专场”

据悉,最新突破性研究LBA被认为是每年ASCO最重要、有望改变临床诊疗实践、具有轰动性的研究成果。据悉,今年共有5款国产创新药被纳入LBA,分别为恒瑞医药(600276)(600276.SH,股价41.9元,市值2672.8亿元)的卡瑞利珠单抗(鼻咽癌)、微芯生物(688321)(688321.SH,股价19.91元,市值81.19亿元)的西达本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信达生物(1801.HK,股价38.3港元,市值623.53亿港元)的IBI-351(非小细胞肺癌)、先声药业(2096.HK,股价5.74港元,市值149.8亿港元)的苏维西塔单抗(铂耐药卵巢癌)、赜灵生物的普依司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此外,据ASCO大会公布的摘要详情数据显示,在129项国产创新药临床研究中,ADC(包括双抗ADC)是目前国内创新药产业最集中披露的领域,共有25款产品的33项相关研究成果公布。

对此,田文志认为,国内ADC药物的火热趋势有其形成的原因。ADC药物因其独特的机制、更显著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近些年已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尤其是Enhertu(DS-8201)两年前在ASCO上大放异彩,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ADC药物的潜力,并投入了大量资源积极布局参与相关研究和开发,因此推动了国内ADC药物的创新和突破。

“现在大批临床研究数据正在逐渐成熟并被披露报道,形成了火热之势。个人认为,ADC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包括新靶点的开发,更高效的抗体、链接子和载荷(细胞毒素)的推出,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这一趋势是有可能的。”田文志表示。

田文志还进一步指出,在经历了仿制和快速跟进的发展阶段后,国内的药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创新方面加速前行。过去两年内成交的近半数与ADC相关的对外授权或并购均来自中国创新药企,便是明证。与此相应的,国产创新药在ASCO上的表现亦是越发靓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大批创新药临床数据的成熟,假以时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质量创新药研发成果呈现在ASCO这个舞台上,国产创新药未来可期。

此外,田文志的另一点感受是,虽然现在的ASCO上来自中国的PI(主要研究者)和临床数据越来越多,但这种以英文为媒介的会议给非英语国家参会人员带来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而不能彻底交流,“期待人工智能的出现能打破这一藩篱,让中国的数据和巧思更多被人了解”。

每年举办一次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从2013年开始,就设立了中国专场。中国专场的设立,对于让全球的研究者了解中国肺癌发病现状、中国肺癌防治策略及目前国内肿瘤领域学者们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增加了今后中外合作交流的机会。

“对于ASCO而言,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将来可以设立一个类似的中国专场,可以为促进我国肿瘤领域的原创研究、原创药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更强有力的国际平台。”田文志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