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有哪些“新”东西?

2024-06-18 15:46:38 时代财经 

OpenAI发布的“文字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再一次颠覆认知、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发射入轨、人类首次接受脑机接口(Neuralink)芯片植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未来产业正把人们的想象变为现实。

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也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对于经济大省广东而言,眼下,广东正借助自身优势,通过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提升等方式,瞄准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那么,当前广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如何?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广东企业2024年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企业的视角观察、分析,从而窥探出广东新质生产力的立与破。

《报告》显示,总体来看,广东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呈现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和人才集聚等多重优势,为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创新和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这是广东企业在创新样本中的含金量。

传统产业“发新芽”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技术、信息等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般而言,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其创新能力对生产力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广东来说,在全国众多企业当中,创新能力强是广东的突出优势。

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广东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6288家,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效呈现“4个90%”的现象,90%的科研机构、人员、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申请源自企业。可以说广东企业已经在市场的培育下,已经具备了不断自我更新的特性。

主要省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较(单位:家)图源:《广东企业2024年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不仅如此,截至2024年6月5日(含),广东省共有876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348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于江苏省(308家)和浙江省(236家)。从行业层面看,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

主要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对比(单位:家)图源:《广东企业2024年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实际上,这些创新能力就相当于养料,想要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也离不开牢固的根基。对于广东而言,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支撑。

作为制造业大省,当前广东培育出了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支柱的产业,2023年,工业营收规模达到18万亿元。在产业的协同发展下,广东GDP站上13万亿元新台阶。

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强,以及产业的群聚效益。广东正借助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提升、高端化引领,将传统产业培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举例来看,佛山照明(000541)在建立5G工业专网基础上,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车间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造。

其中,球泡灯智能制造车间拥有4条全新的全自动无人生产线,包括150台工业机器人、47台搬运机器人和200多套视觉系统,通过配置数字化总控大屏、电子工艺看板等信息化设备作为数字化系统的终端,实现了制造产线和物流系统的无缝衔接。

从具体成效来看,经过改造后,智能化生产车间产能提升20%,人工成本节约40%,产品合格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美的厨热洗碗机工厂,可以看到,在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内,自动化设备的数量要远超工人数量。

在总装车间内,自动导引运输车装载物料来回穿梭,甚至头顶也建有轨道物流系统,将零部件物料依次投喂到产线上。生产线上,机械手臂一夹一起一落有序忙碌,还有视觉自动识别摄像头时刻记录着100余道工序步骤……

工厂数字化负责人熊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说道,目前,工厂从研发端到生产端应用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其他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我们工厂的平均节拍是每26s下线一台洗碗机,生产线最快18s就能下线一台洗碗机,从上线到下线生产一台洗碗机最快只需要890s作业的时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报告》的分析认为,随着人口红利消退与技术革新引发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一些传统行业与岗位正在缩减与消失,但新兴产业仍保有高技能人才的庞大需求,

具体来看,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高级技工的缺口可达千万人。

这也表明,在全国范围内的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行业形成了大片的劳动力空缺,人才储备的不足,极大影响产业发展的步伐。

竞逐新兴产业

不仅限于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在众多产业当中,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是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在这一阵地上,广东也在积极布局。

具体来看,广东今年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其低空经济企业涵盖了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商业应用等环节,覆盖了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空中通勤、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

区域层面上,当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联席首席运营官王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公司的自动驾驶飞行器已经涉足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空中媒体等众多领域。其中,自主研发的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先后获得了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

三证齐全后,这款飞行器已经具备量产资质。“我们已经在合肥、广州、深圳开展‘空中的士’样板城市试验,今年内将开展试运行。”

与此同时,《报告》显示,当前广东在低空经济上已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的高质量产业格局。

体现在数据上,目前广州开发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0家,年产值约130亿元,深圳则活跃着15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企业。珠海市也聚集了12家拥有通用航空许可经营的企业。

除低空经济外,在广东的规划中,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也被看作是战略性支柱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3日,全国储能企业达122630家。广东省以19098家位居全国省份之首,占比15.6%。瞄准储能赛道,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成为广东省新型储能企业的重要技术路线。

据了解,目前,广东新型储能在建项目100个、总投资2290亿元,是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广东省新型储能产能和产品竞争力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也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

2023年11月,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获工信部批复落户广州市白云区。该中心联合新型储能材料、芯片、电池等上下游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并配套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构建起了“总部+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的新型储能产业布局。

根据规划,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覆盖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未来将成为新型储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