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北京7月1日电(记者杨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北京召开“数字科技企业创新”研讨会。会上,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眭纪刚研究员组织编写的《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一书正式发布。多位知名专家参与研讨,呼吁以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动能,鼓励更多耐心资本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新的动力和增长点来支撑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展示了我国对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关系发展大局,事关中国未来竞争力。”刘尚希表示,数字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具有加速度特征,比如说现在人工智能一旦落后,后面很难追上去,因为它不是靠着实验室搞出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是依托于社会的大环境。
多位与会专家一致指出,产业生态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刘尚希强调,如果不做生态,没有竞争力,搞出来的东西技术再先进,在商业上也毫无价值。比如,我国十多年前就做出性能不亚于微软的操作系统,但难以产业化,因为微软事实上就是一个终端的平台,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态,这种竞争不是孤零零的单一产品竞争。
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研究员胥和平也认为,建立完善产业生态是新兴产业发展基本逻辑和思路。不应该以传统工业时代的做法去发展数字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当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产业基本逻辑和思虑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工业经济时代主要关注的技术、产品、产能,走向数字智能时代更多关注产业创新生态建设。
产业生态怎么建?胥和平认为,要素、创新体系、创新载体以及创新服务要同步发展。他表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有特定的联系规律。科学好不一定技术好,技术好不一定经济好,产业是关键环节。科技要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落到产业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也表示,和传统工业技术最大的不同是,数字技术是一种群体性技术突破。比如信息通信技术技术,是很多种技术的融合,融合在一起就能产生“1+1>2”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谢富胜认为,有一些“黑灯工厂”已经出现了新质生产力的迹象,但是要想中国整个经济发生转变,要形成数字化的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龙头企业+专业特精+大规模生产方式企业相配合的社会分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置、按需生产,这就是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形态。
另外,据《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一书,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需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一点就是要持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尤其是要破除制约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允许并持续鼓励多种技术路线竞相发展,真正激励广大企业参与优胜劣汰的创新竞争并获取创新收益。
近期,政策端屡次提到“耐心资本”。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中,耐心资本的作用不可忽视。
关于如何壮大耐心资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表示,要大力培育逆周期的投资者和有独到眼光的天使资本、专业敬业的创业资本、耐心专注的长期资本等多种来源的资本,对未来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进行接续支持。但他也强调,耐心资本、长期资本首先要具备长期性的特征,要能从长期的投资里面获益,而且获益高于短期资本波动的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