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毕业生执教县域 乡村振兴凝聚灵均优师等社会合力

2024-07-03 14:30:02 市场信息 

6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出征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一大批定向毕业生将前往县域基层执教。他们将到中西部、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从教为师,为推动我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加出征仪式的全体人员

“未来,我们师范生将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践行师范报国理想。”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颉一群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登台发言。她坚定地说,“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够逐渐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乡村中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

颉一群将要回到家乡甘肃省,成为通渭县一中的老师,这也是该校第一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为此,一中校长李富忠亲自参加了出征仪式。李校长对她很有信心,相信她将很快成为一位站得住讲台的好老师。颉一群坦言压力不小,但想到四年来在北师大得到的历练和成长,未来还有母校老师同学的持续帮扶,她又充满了信心。

乐育书院专职辅导员程一帆表示,这届毕业生经过四年的锤炼,已经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良好的个人品质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些都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未来他们一定能够发展成为乡村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首设“志远计划”(现“优师计划”前身),按照“省来县去”原则,面向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省份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领域高素质师资。基于“志远计划”的试点探索,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1年启动“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摘帽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师范生,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优师计划”的实施,直击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培养、留任和发展等关键问题,健全了我国师范生公费培养体系。

学校改革课程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突出师范生“养成教育”。如北师大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郎平,就作为第二课堂项目导师,亲自为同学们授课,诠释女排精神,激励同学们学习中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学校将《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课程和名师名校长讲坛贯穿大学四年的培养,邀请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刻领会教师职业精神,树立起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职业理想。

对此颉一群深有体会。她曾和同为甘肃老乡的“四有”好老师启功教师奖获得者张惠霞老师见面交流。张老师对她传授了乡村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分享了当一名农村基层教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张老师说:“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时,所有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颉一群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当在暑期教育实践中站上讲台时,她亲身感受到农村学生们对知识的热情与渴望,真正理解了张老师话中的深刻含义,由此更加坚定了当一名农村教师的信念。

即将毕业出征的这几天,颉一群感到无比的不舍和留恋。大学四年,她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京师奖学金,还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县中教师合作学习项目”,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县中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如今开朗大方的颉一群,刚入学时却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姑娘。而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北师大珠海校区开展的“学院+书院”双院制。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工作,书院主要负责育人工作,学院和书院通力协作实现师范生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整体设计和实施。

乐育书院辅导员程一帆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一帆姐”,她时常从细枝末节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变化。有的同学对未来乡村教师的岗位产生迷茫,在朋友圈发些自己的困惑和忧虑。她就找这位同学谈心,拉着同学一起参加书院活动,去感受集体向上的力量,有效地疏通了该同学的思想堵点。

“优师计划”定向师范生将要成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人才,学生的信念养成教育最为关键。北师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树立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

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杨发光也是这种创新教育体系的受益者。来自云南大山的他,在校四年可谓如鱼得水、成长迅速。入学之初,杨发光专业课程并不突出,性格也比较内向。但在学校充满活力的教育文化氛围激励下,他勤奋刻苦、不懈努力,不仅显著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现在非常阳光自信。

2021年大一暑期,杨发光和同学们一起前往甘肃省镇原县支教。他说,在那里收获了许多自己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当班主任,期待和我的学生在一起的日子;第一堂课,希望自己的课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当然,紧张与迷茫也随之而来: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怎样才能上好第一堂课?怎样才能和学生相处、获得学生的喜欢?但我还是勇敢地站上了讲台……“因为你,原本平静得吹不出褶的日子,也会发光”——这就是杨发光第一次教学实践中一位听课学生给他的留言。

杨发光表示:“正是无数个‘第一次’,让我不断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也让我愈发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坚定从教信念,找到了‘何以为师’的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为毕业生代表授出征旗

有了第一次的鼓励,杨发光愈战愈勇,先后3次前往原国家级贫困县支教,服务学生200余名,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县中教师合作学习项目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自强之星等荣誉。

为确保师范生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学校顶层设计四年一贯制、进阶式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从前三年的渗透性教育实践与实地调研、教学技能实训,到大四去省市级示范校的教育实习与研习,精准提升了师范生教师职业素养。

曾经也有人问杨发光“你成校园明星了,学习生活这么丰富多彩,未来甘心回到家乡安静角落当一名默默耕耘的基层老师吗?“杨发光坦言,从都市到县城,落差是会有的。但当他去到签约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中时,和农村的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讲课、与他们谈心,杨发光感到内心非常充实。他说,“那里才是真正适合留在的地方。”他希望在一线点亮青春梦想。

2020级英语专业王燕玲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大三时,她和高中同学聚会,听到其他同学都在憧憬将来到大城市生活工作,她当时不免产生了一些失落,怀疑自己的选择。然而,一次教育实习的过程中,王燕玲和同学们应邀来到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民族高中考察,在那里他们受到校方热情的接待。走进校园,王燕玲立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曾几何时,她也和大多数紫云民族中学的学生一样来自乡镇,在县域高中住宿、学习。一想到将来能帮助和自己经历相似的农村孩子们成长,这种成就感和归属感让王燕玲毕业时签约了紫云自治县民族高中。毕业之际,王燕玲不仅在为即将开始的教师工作加紧准备的同时,还希望继续进行她曾在新疆喀什市开展的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调研项目,争取早日了解紫云自治县的英语教学环境,助力紫云学子熟练掌握英语。

“这些毕业生虽然是到农村学校去当老师,但是我们更需要把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他们带到基层,为地方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北师大珠海校区副教务长、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波教授说。

“在教学过程中,AI技术能带来良好的互动,也能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实现跨学科学习。”孙波教授介绍,学校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强化教培方案的优化,开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教学应用、教育科研等多种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的毕业生坚守初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力量。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志向、扎实的学识、勇于追随心中梦想,勇敢做出青春选择,也必然收获精彩人生!”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专职辅导员张明舒一说起本届毕业生,就会微笑着娓娓道来。据她介绍,基层学校求贤若渴,热切关注在校学习的学生。有些学校会在学生回到生源地实习时,邀请同学们前往当地县中考察,有些学校在同学寒假返乡期间,邀请学生到学校交流。这种感情联络加强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有效地推动人才引进工作,像颉一群、王燕玲等同学都是一毕业就选择与相熟的中学签约。张明舒老师说,“在各省‘志远计划’双选会现场,县域中学非常欢迎我们的毕业生,并对他们寄予厚望。这更加验证了北师大培养的学生能够经得起基层教师队伍需求的检验。”

送上马、扶一程。为更好地鼓励这些出征乡村一线的毕业生们,北师大还专门推出了“启航计划”,对入选的毕业生进行表彰奖劢、重点帮扶、职后培训、能力提升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更多优秀毕业生志愿投身我国基础教育事业。

出征仪式举办当天下午学校为“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奖励金获奖学生代表、黄其励院士教育奖励金获得者还举办了“2024县域从教青春荣耀颁奖典礼”,并向黄其励院士、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字节跳动、国能公益基金会、国家电网等一直以来支持北师大教育事业发展的公益伙伴们致谢。

以灵均投资为例,作为第一批为北师大“优师计划”捐赠的企业之一,投入10年时间支持“优师计划”“强师工程”,引导学子毕业后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线执教,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灵均优师基金”重点支持“启航计划”奖励金、第二课堂课程培养等相关工作,同时还计划依托企业自身在人工智能、算力、计算机等方面的专长,在乡村教育人工智能化方面进一步赋能。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众志成城、教育国兴。北师大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胜兰介绍,为更好地保障“强师工程”“优师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基金会专门成立强师基金/优师基金,希望联合更多地爱心慈善机构和人士,用公益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四年学习和实践,我对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句话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如何培养学生有了更强烈的期待。”王燕玲和同学们对马上上任的县域教师岗位满怀憧憬。

号角催征,毕业就上战位,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向着振兴乡村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出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