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贺觉渊
中国人民银行7月12日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7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45万亿元,6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1%。此外,6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同比增长6.2%,狭义货币(M_[1])余额同比下降5%。
权威专家表示,应理性看待当前金融总量指标增速回落,这是有效融资需求偏弱、打击资金空转、债市分流存款、地方政府减少存贷款督导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更加关注利率调控的作用。
总体看,今年上半年,信贷结构延续不断优化的态势。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9%。这些贷款的增速都高于同期全部贷款的增速。
上半年,我国利率水平稳中有降,实体经济贷款利率继续保持下行态势。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5%,比上月低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9%,比上月低15个基点。
权威专家表示,下半年随着我国物价水平继续稳步回升,通胀指标回升,实际利率也将呈现回落态势。同时,银行净息差约束依然存在。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调,还需要平衡好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此外,人民币汇率仍存压力。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出现反复,美国政策利率仍阶段性维持高位。
权威专家表示,当前的形势对政策调控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是有效信贷需求偏弱,大体量的存款分流又对金融数据带来明显扰动,货币政策靠“放水”不能解决问题。此外,在长债利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央行进一步降息引导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空间也受到限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