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8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京举行,本届大会以“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为主题,设置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全民健康”和“创新促进健康”三大板块议题。
大会举行了20余场分论坛和圆桌会、沙龙等,围绕全球卫生治理、医药卫生发展、科技创新赋能及健康产业融合等前沿热门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经验,凝聚共识,推动各方合作。
分论坛现场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在分论坛之一的健康城市市长论坛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内多个健康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和专家,对健康城市的认识以及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创新做法展开了热议。
分论坛结束后,《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请他对健康城市的内核与外延、创新做法等话题发表看法。
健康城市的几个维度要均衡发展
NBD: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城市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今天哪些健康城市建设给您留下了印象?
王宇:例如武汉的东湖绿道展现健康生活模式,杭州利用丰富的水系开发西湖周边的健康城市建设,北京各个区也逐渐增加运动设施并增加人与自然的接触机会,成都打造公园生态体系等,这些健康城市的建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各地的健康城市建设方式有所不同,但对健康城市建设这件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健康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一个部门来进行,而是由政府综合管理、共同推进建设,在健康人群、健康设施、健康条件保障等几个维度上都要均衡发展。
NBD:您刚才提到成都的健康城市建设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王宇:成都本身有着很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这就让成都有条件去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加上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安逸,适合养老。
不过,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所以它没有很好的空气流通和净化的自然条件。在论坛演讲环节,成都市副市长王乾提到,成都厚植城市生态本底,建设三级通风廊道,科学引风入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空气污染。这就体现了成都健康城市建设的细节,针对成都的空气流通问题,专门在通风方面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
NBD:您认为健康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确保健康城市建设能全面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
王宇接受记者专访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王宇:健康城市实际上是今后普通居民生活工作的环境和方式。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城市给出定义,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关于如何建设健康城市,一句话总结就是,要在所有政策中融入健康的要素,也就是说,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健康的要素,也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是健康的。
NBD:能否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有哪些关键节点和标志性事件?
王宇:首先要明确,人类对于城市的认识是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的,以前在我国人均收入还比较低的时期,我们提出来的是“卫生城市”的概念。1989年,我国启动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大家生活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里,例如居室干净、街道干净、环境干净等。
后来,我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都意识到,仅仅做到卫生城市是不够的,没有达到健康的要求,于是就提出了健康城市的说法,这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我国于1994年起开启健康城市建设的探索,2007年在部分地区开展了项目试点工作。
健康城市可以说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卫生城市偏重硬件,健康城市是软硬兼重。
NBD:在未来,健康城市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政府和社会各界将如何共同努力,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王宇:我们现在对健康的认识和考评数据,都是建立在循证医学上的,需要我们要有科学的依据。举个例子,我国各地的人均寿命具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就要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的这种差异,是医疗的差距还是养老服务的差距或者饮食营养差距等。
我们需要把这些分析论证做出来,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这样我们才能提出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证据,改进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说,健康城市是以人为本,从人的本身出发去考虑和设计,而非主观臆想去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