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周鸿祎加持的我攀完成近千万融资,要做赋能攀岩行业发展的科技平台

2024-08-12 13:32:51 商业在线 

中国攀岩刚刚在巴黎奥运创造了新的历史。为中国实现了奥运攀岩项目奖牌上零的突破。

“参加奥运会对他们来讲都是第一次,因为上一届东京奥运会的赛制和本届不同,所以在决赛里一定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说,中国攀岩队的运动员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甚至金牌。”就在邓丽娟参加女子速度攀岩决赛前的一个小时,前中国国家攀岩队总教练赵雷就向懒熊体育如此预测本届巴黎奥运中国攀岩队的参赛成绩。上一届东京奥运会,赵雷就作为中国国家攀岩队总教练,带领潘愚非、宋懿龄二人参赛。

现如今,赵雷又多了一个身份——雷攀科技创始人,跟他一起合伙创业的是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黎双富,雷攀科技同时推出岩馆品牌「我攀」,北京旗舰馆预计将于8月底正式营业。懒熊体育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孵化,后续也将会在相关业务上提供多方面支持。

雷攀科技今年1月正式成立,目前已完成近千万元人民币融资,王石为联合创始人,也是第一个投资人,周鸿祎为天使投资人。新一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我攀BAT板的研发升级以及「我攀」北京旗舰馆的运营中。

“我曾作为中国攀岩队总教练带队参加东京奥运会,但当时攀岩确实不是我们的优势项目,在中国的群众基础也并不发达,”赵雷向懒熊体育表示,“我们缺少顶级教练和顶级定线员的技术输出。但通过创业,我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优势助力行业,把精力放在攀岩的普及推广,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接触到高水平教练的指导,同时为攀岩行业进行软硬件的标准化输出,赋能行业发展。”

从教企业家攀岩,到创立品牌、推广攀岩运动

在“我攀赵雷”的微信视频号中,经常能看到赵雷带领一众企业家攀岩的视频内容,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屡屡入镜。

此前王石一直推广赛艇,周鸿祎则酷爱实弹射击,二人一直都是长期的运动爱好者。他们好几次互相邀约对方参与到自己喜爱的项目中来,都因故没能约成。直到偶然机会,两位企业家发现对方都喜欢攀岩运动,王石也为不得攀岩要领的周鸿祎介绍了前中国攀岩队总教练赵雷。

彼时正处于2021年8月,东京奥运周期结束,赵雷刚刚结束了东京奥运周期工作,周末有了闲暇参与到企业家的攀岩教学中来。加之疫情限制出行,王石和周鸿祎有了更多的时间聚在一起运动,这也为后来两人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家攀岩俱乐部提供了可能。

黎双富同样是在这段时间深入接触了攀岩行业的,作为中国首位跟队进白宫采访的NBA记者,他平时打篮球比较多,机缘巧合之下迷上了攀岩,规律性训练至今已有三年。黎双富是懒熊体育的联合创始人,对中国体育商业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有深刻感知,“这些年新潮运动不断涌现,但不少都昙花一现,唯独攀岩,甚至连疫情都没能阻止其高速发展,不管是岩馆数量还是岩友人数,平均年增速都超过三成。”

有了顶级教练团队授课,加之一众好友纷纷加入攀岩运动,这群攀岩爱好者们也有了更多时间聚在一起雕琢攀岩技艺。岩馆品牌「我攀」,也就在这一段时间内酝酿而出。王石成为了他们的联合创始人和第一位投资人,周鸿祎则做了天使投资人。

无法忽视的一点是,攀岩行业如今正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兴运动之一。

在网络声量中,仅以?红书数据为例,2023年?红书就约有“攀岩”相关笔记65万+;2019-2023年之间,?红书站内年度发布攀岩笔记数量增?了30倍。另一方面,需求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全国攀岩协会的统计,2014年全国攀岩人数约为两万,到2021年,这一数量已达数十万。而在2023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官网发布的“以岩会友 2023全国岩馆联赛揭幕战精彩启幕”一文中,对我国攀岩人口预估数量的更具体表述是“已近50万人”。

以上种种利好,显然让岩馆生意如火如荼发展,不过,行业内现存的问题也同样醒目。

“线路风格难度不统一,社群分层不理想,服务水平待升级,行业从业难、KOL商业变现能力差。”这是黎双富在近三年攀爬实践和探馆过程中总结出的国内商业岩馆的主要痛点。为此,他也希望能通过雷攀科技以及「我攀」品牌为行业提供更多新可能。

不做连锁场馆生意,赋能攀岩行业

“从过去几年开始,攀岩行业整体增长迅速,全国岩馆数量都在30%以上的速度爆发式增长。所以前几年只要开馆就能赚到钱,因此也就不断催生着行业野蛮式发展。但今年就开始出现明显的问题了。”黎双富表示,“这也是我们设计商业模式时就预感会出现的问题,岩馆饱和、岩友增速放缓后,势必考验更精细化的运营和服务能力。”

根据《2023中国攀岩?业分析报告》(以下称《报告》)数据显示,截?2023年12?,?众点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陆地区(不含港澳台)现有商业攀岩馆数为636家,相较2022年初统计的485家,增长31%。

此前岩时攀岩创始人魏俊杰曾向懒熊体育作出粗略统计,全国岩馆最多的城市是上海,目前大概有60-70家岩馆,而北京仅有30家岩馆,最后预计能容下80家左右。而据《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2月,上海已拥有69家岩馆,而北京岩馆数量已达到53家。与之相比的另一个数据是,据攀岩垂直媒体“岩点”的报道,东京在2019年时已经有了89家岩馆。

“岩馆是不是太多了?”——面对飞速增长的岩馆数量,疑问也随之产生。岩馆与岩友的数量是否会打破此前平衡的供需关系,这或许会成为今年整个攀岩行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

“核心问题就在于岩馆行业还是不够标准化。”黎双富认为,而不够标准化的一个具象例子就是,商业攀岩场馆内频繁的换线需求极大提升了场馆成本。

在当下越来越卷的岩馆生态下,定线员通常需要每半月或一个月就参与场馆的换线工作中。但目前国内获得相关定线员资质的从业者仍处于稀缺状态,据《报告》数据,超过56%的岩馆没有持定线员证的教练,而目前持有国家级定线员证书的定线员也仅有200多人。

针对解决标准化的这一痛点,雷攀科技也给出了自己的解法。赵雷向懒熊体育介绍了雷攀科技出品的标准化产品BAT板。BAT板由三块可调节角度的岩板组合而成,分别针对初学者、青少年职业训练以及资深岩友等不同用户群体。

黎双富说:“除去硬件支撑,软件方面同样会通过提供顶级教练的讲解视频等产品,让没有充足定线员资源的岩馆,也能独立进行线路更新以及赋能场馆运营。”也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定线员就可能实现远程制定线路?案,让岩馆教练直接线下复刻,极大降低成本并促进行业标准化。

此前懒熊体育曾针对岩馆成本进行了相关调研,在上海,一个300平方的抱石馆前期投入在百万左右,综合馆则可能在150-200万之间,而后期的运营费用(包括房租水电、人工、维护等等)不到10万。而在北京,据黎双富粗略统计,开办岩馆的硬件成本在200-300万元之间,而以BAT为主的科技产品能够将硬件成本降低到100万左右,更重要的是,可减少后期定线员成本的持续投入。

目前该产品已经与深圳、杭州、合肥等地在建岩馆达成意向协议,据黎双富介绍,整个BAT版系统的初步定价为59万,后续还会针对UI系统、岩点设计、联名造型等方面继续优化。

而在推动行业标准化、降低岩馆从业者运营成本之余,BAT板对于攀岩爱好者同样存在一定优势。多位体验过的攀岩爱好者都表示,BAT板对新手比较友好,还能全面提升攀岩爱好者的技巧和基本功,不同角度对抠技术细节提升很大。

“以BAT板为核心产品,在B端铺开标准化业务后,售卖C端的教学课程就成为了业务的后续拓展方向。”据黎双富介绍,对于有攀岩经验的爱好者来说,他们对教学课程的付费意愿和接受度都会更强,在缺乏顶级教练员指导的情况下,付费线上课程也会成为这一部分客群的首选。

按照设想,雷攀科技的核心任务就是将BAT板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在建岩馆或者需进行硬件更新的岩馆当中,预计到2025年,在全国完成20到30家的布局。

科技品牌、岩馆品牌,还要做生活方式品牌

「我攀」北京旗舰店实际占地面积超800平,上下两层攀爬面积约合1200平,属于?型攀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祥龙·佰仓汇。

根据上述《报告》数据,超过1000平?的?型攀岩馆数量在2023年有所增?,占?由9.1%提升占?14.4%。未来雷攀科技还将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继续打造品牌旗舰店。

懒熊体育在走访场馆中发现,场馆首层已基本搭建完毕,岩壁主要来自保加利亚的知名品牌Walltopia,岩点也都是Surp、Caiholds等头部品牌,壁虎王等国产品牌也有参与。岩馆二层目前仍存有大量留白空间,将主要用于社群活动以及用作各类户外及攀岩品牌做体验和展示。

“未来雷攀科技还会发力自主品牌,开展并研发一系列提升攀岩爱好者的指力、握力等周边产品,”据赵雷介绍,现阶段雷攀科技将代理知名户外及攀岩品牌,并在后期尝试开展自营业务。

针对旗舰馆业务,据黎双富介绍,「我攀」主打会员制,目前主要是做两个俱乐部,服务好两类客群,第一类主要面向把攀岩当生活方式的客群,年费定价约5万元;另一类则主要针对青少年竞训群体,价格较前者稍低,为3万元,两个俱乐部都限定招募100位。“类似健身房的全教练模式,就是进场就有教练保证安全、提供指导,另外会员可选择包含私教在内的各类增值服务。”

黎双富还透露:“传统健身房的卖卡模式,卖完卡是对赌用户不来,我攀不希望做这样的场所,在成为会员之前,我们鼓励潜在会员多次体验和尝试,直到你真正喜欢上,一旦成为会员就相当于做出承诺,真正和大家一起,把攀岩变成生活方式,持续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

而依托于旗舰馆的建设,社群运营也将成为「我攀」品牌的一大关注重点。赵雷等人在参与企业家攀岩俱乐部的过程中发现,来源于社群内部的互动也是攀岩运动相较于其他新兴运动所拥有的天然优势,“一条线路,多种解法,不能攀爬方式营造了天然的社交场景,另外大家都追求Flash(一条线路首攀就成功),这就形成了竞争。”

据黎双富介绍,在「我攀」俱乐部的机制下,将会出现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医生、教师、媒体人等不同群体不断交圈和破圈,大家在攀岩的场域里,一起磕线一起交流。而从社群运营中衍生出的另一大需求,就是对于参与攀岩赛事的热情。在这个基础上,雷攀科技一方面会筹划举办多地联动的攀岩线下赛事,同时也会搭建线上平台供客户和会员使用。

情绪价值、解压、硬磕精神、失败的快乐……对于攀岩破圈背后的实际成因,很多维度的解读都令人信服。而更不可否认的是,攀岩如今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此时机,依托于攀岩创立的生活方式品牌,也值得更多人的关注。

“攀岩运动火热,但实际上整个行业还处于一个新生阶段。即便是最客观的估计,全国攀岩爱好者可能仅仅只有100万的规模。”黎双富表示,“当行业规模达到1000万,可能才能真正支撑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做大,所以我们必须先助推行业向前发展,先让攀岩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达到500万用户的月活人数,全国铺开超过100家深度合作场馆,能有10万人购买付费课程,才能产生真正规模化效应。”

《报告》中以“(中国商业岩馆)的标准化与数字化依然处在探索阶段,相较餐饮?业、健身?业等,攀岩?业的进步空间巨?”来表述国内商业岩馆的生态困境。对此,雷攀科技选择的是从科技赋能攀岩行业的思路尝试解决行业内共存的这一难题。

可以预见,未来无论是旗舰场馆的后续运营发展,BAT板等科技产品的推陈出新,基于社群建立的线上平台,都会给攀岩这个仍属小众但潜力满满的行业带来更多变化与可能。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