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丰收敬粮农·质量承千秋”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大坪有机高粱基地举办。茅台红缨子高粱进入采收期,收割机在红缨子高粱高标准种植基地上轰鸣运转,这是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成果画面。
据茅台公布数据,红缨子高粱推广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茅台与政府合作构建了“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的生产销售体系,成功实现“茅台+政府+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2003年以来,茅台不断提升高粱的农户收购保护价,从2元/公斤增长至2022年的11.2元/公斤,这一举措显著带动了高粱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增收。
这些成果,离不开遍布仁怀市的高粱基地。
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建立自2001年,现已覆盖72个乡镇、482个村,惠及11万余农户,其中包括1.4万余户脱贫户,实现了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致辞时表示,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彰显了茅台感恩担当的价值追求。茅台生长在大山,这注定了茅台要有“山”一样的担当和责任。茅台“根在农业、生产在工业、销售在服务业”,但始终坚持“反哺农业”,认证近百万亩茅台酒用有机高粱基地,收购价格提升大幅提高,带动20多万农户增收,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种植红缨子高粱,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就是要持续践行茅台国企担当,以义不容辞的责任助农、兴农、富农,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助力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
在此之上,近年来,茅台与政府合作共建了15余万亩高粱高标准种植基地,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为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范本。
红缨子高粱高标准种植基地实现了“地平整、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粱生产实现了“耕、种、管、收、储”全过程机械化,耕地质量提升了1个等级以上,高粱亩产达到330千克,高粱颗粒饱满度、直链淀粉含量均得到了提升,对于茅台来说,有效把控了原料的高品质,为后序酿造工艺提供保障,对粮农来说,耕作更加高效、便捷,释放更多劳动成本,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资料显示,基地建设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组建农机服务队、劳务班组等形式,带动农户通过“以工代赈”共同参与基地建设,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户收入。建成后的基地通过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降低了20%以上,亩均劳动力成本节省500元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入白酒工业生产,提高了农村家庭收入。基地高粱产量提升了20%以上,原来一季高粱亩均收入2800元,建成的基地内一季高粱亩均收入可达3696元。
贵州山地多、平地少,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农村要实现共同富裕,道路极其艰难。记者走访簸箕坝村等基地时发现,其间有许多新建成的道路,用于农机驾驶及运输,为粮农播种及采收提供了机械化作业的空间,据粮农反馈,大大缩减了劳动时间。
此外,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将碎片化的高粱地整合拓宽,依据地势而建,农机道路与水利灌溉水管铺设穿插其间,为粮农的收成提供保障。据粮农反馈,高粱自身抗旱特性与水利灌溉系统的加持使得气候原因对收成影响不大,每年的收入较为稳定。
因茅台将高粱基地作为“第一生产车间”,通过高标准建设,将工业化思维带入了农业生产,才能实现高粱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组织化、品牌化、科技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势能。
茅台以全局化视野开启乡村产业新篇章,在红缨子高粱推广项目上可以看到,成本的投入带来稳定的收益,为酒厂与粮农创造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将持续扩大农业产业升级影响,加大乡村振兴动力,逐渐获得更为全面的社会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王炬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