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业如何走出科技创新路?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给出“答案”

2024-08-21 11:32:22 商业在线 

近日,在第一财经举办的“瞪羚企业 如何走出科技创新路”主题论坛上,光启创始人、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博士作为现场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就如何有力有效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路径的探索提出了独到见解。

小标题:拓展新技术应用 在新兴领域赛道持续提升工程化创新能力

瞪羚企业,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增长和突破,具有高成长性、高潜力的中小企业。它不仅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代表,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力量。

作为成功推动超材料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高新企业,光启技术无疑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优秀代表。光启从创立之初便致力于超材料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发展,历经十余年不懈努力,不仅跨越了从实验室前沿科学研究到工程化技术体系构建的鸿沟,还建立了完整的超材料工业体系,引领了我国超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系列成就不仅彰显了光启的强劲科技创新实力,更为其他瞪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新兴领域赛道,我们的体会是要不断加速新兴技术和原创技术的工程化创新能力,不断在未知领域去扩展新技术的应用,快速地响应行业大趋势的变化。”刘若鹏以光启为例讲述了超材料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工程化创新应用。他说,超材料是近20年来物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此前一直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被视为科技界的一片未开垦的沃土。而光启勇闯无人区,通过多年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中,在航天航空装备领域找到了可以让超材料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其中以航天航空装备的需求为牵引,快速响应航天航空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趋势的发展,创新性地推出了兼具结构力学承载、电磁信息收发、雷击防护、机体防护等多重功能的新型超材料功能结构产品,得到了用户单位的强烈响应,并快速将超材料推入到工程化应用。

小标题:原创技术要覆盖产业链最终成品 坚持长期主义是关键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瞪羚企业作为高成长性企业的代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刘若鹏强调,一项新兴技术、原创技术想要打通产业链是非常难的,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努力和产业筛选。对于新技术的创业企业来讲,需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对内要让企业覆盖产业链所需要的最终成品;另一方面,要敏锐捕捉产业链发生的变化,寻找新的技术分支和赛道。

“我觉得这是一个长期主义,对于产品、对于工程化技术的长期坚持非常关键。”刘若鹏解释说,光启也正因其坚守的“长期主义”理念,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超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成功实现了超材料产业化的重大突破。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企业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卓越实力,也为其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18年,光启技术的材料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2019年~2023年超材料收入五年翻了十倍,充分彰显了其长期战略眼光与坚定执行力的巨大价值。

小标题:持续的成本革命 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奔向“星辰大海”的核心环节

对于当前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瞪羚企业如何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刘若鹏则认为,现在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向更协同,所以对于企业创新的要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关键点的创新,而是要在极其有限的资源和时间范围内,进行多学科的创新和有效的融合。“现在的创新是融合于协同创新,以终为始的深度融合的创新是现在硬科技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刘若鹏同样以光启为例,尽管光启输出的产品是完整的结构产品,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回到最底层的原料配方的开发,这实际上就是要跨越很多的产业链条,“按照以往这都是若干家上市公司,需要一层一层去构建产业链,但是现在的创新就是要求从最上层的产品一竿子达到最底层,所以这种跨链条的创新就特别明显。”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刘若鹏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研发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当范围内的产业链创新。特别是在企业已经进入后期发展阶段时,需要持续进行成本革命,这对于航天航空和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极为重要。他指出,我国的航天航空和低空经济其实是一个产业链不是很充分的领域,我们国家在工艺和大规模的生产制造方面,包括对于材料的选型、很多细致的工艺环节,指望“大国工匠”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去做标准化和流程化。“航天航空的生产制造不是完全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每一件产品都有模拟的变量在里边,但是可以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极大程度化解整个行业工艺专家现场跟产的难题,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大幅降低了成本,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高端技术和产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整个行业和产业链。”

在谈到全球化的挑战时,刘若鹏博士表示,战略新兴产业在“再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广阔的历史性机遇。尽管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极为迅速,已经进入到全产业链的发展爆发期。同时他也建议,在“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推动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我非常有信心,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强国,而作为战略新兴企业,也会全力以赴地支持我国航天航空战略,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刘若鹏博士说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