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观察丨房屋养老金具备公共属性 不增加个人负担

2024-08-27 07:53:32 证券时报网 微信号

  并不新鲜的“房屋养老金”因为一则不实传言火了,尽管制度本身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正在22个城市试点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由政府负责建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筹集,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增加个人负担。

  构建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进入城市更新时期的必要之举,房屋养老金正是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存量房屋规模庞大。近年来,一些房屋安全事件的出现,暴露出我国部分存量房屋因建成时间长,开始存在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以类似“养老金”的方式为房屋安全维护提供长效资金保障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实际上,个人缴纳的专项维修资金早于房屋养老金制度出现,作为个人账户资金发挥了部分“房屋养老金”的作用。多年实践证明,这笔资金虽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但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诸多制约条件,更多充当隐患暴露后“事后补救”的角色,起到房屋养老金“第二支柱”的作用。

  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将作为“第一支柱”,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从功能定位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更多承担“事前预防”和“兜底”作用,无需业主表决也能常态化、法理化推进房屋安全检查、维护工作。

  目前,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制度建设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往后看,如何协调使用好个人账户与公共账户、如何可持续地筹集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如何高效使用资金等一系列问题都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这一制度在更大范围铺开推广前,不妨保持耐心,看看房屋养老金制度如何通过各试点地区的探索和经验积累逐渐“蹒跚学步”,为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锦程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