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银行家论道”研讨会暨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4-09-09 09:26:04 和讯网 

9月6日,2024“银行家论道”研讨会暨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主办,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主题为“建设金融强国 践行金融为民——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

图为现场

主办方致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图为张伟

张伟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力军,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使命。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总体保持稳定健康运行。

当下,我国银行业以高质量发展护航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责任重大。他建议,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二要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确保服务好国家的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三要加强科技应用,以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创新发展。四要强化风险防控,以稳健运营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主旨演讲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银行业要结合自身情况找到新定位、新增长点

图为郭田勇

郭田勇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地方政府存在债务压力,作为金融业主体的银行业更要发挥好中流砥柱的作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银行业要做好数字金融,依托于与普惠、小微的强结合性,利用好金融科技,服务好国家战略,持续做好“五篇大文章”。二是结合银行业自身经营情况,找到适合银行业自身的新定位、新增长点。三是银行业要积极转型,目前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普遍较低,可以探索不断扩大中间业务,实现增收。四是要增加银行业经营弹性,当前银行业面临政策不确定、净息差收窄等宏、微观压力,在此背景下银行业要增加经营弹性,真正发挥好金融中介功能。

 

主题论坛一:数字金融重塑金融生态 激发经济新活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络金融部高级业务专家和雯:发挥银行网点优势,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流程重塑

图为和雯

和雯表示现阶段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对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增强金融普适性和守好金融风险底线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网点优势,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升级,提供有温度、有效率的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要推动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升级线上渠道体验,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移动式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一定困难,如新技术变革下的跨组织协同、流程重构下的新技术的运用、业技融合后的数字化人才缺口等。商业银行将不断推进数字金融向纵深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北京农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徐家琨:数字金融提升精准营销三个标准化水平

图为徐家琨

徐家琨表示,从“五篇大文章”来看,数字金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支撑,与其余四篇大文章都存在相关性。数字金融可以提升精准营销水平,从实践感受来看,精准营销存在三个精准:一是分析准,通过获取客户的关键信息,从不同维度分析客户需求。二是触达准,通过整合数字化营销的平台,把客户精准地推送到相关渠道,获得反馈之后再去做营销分析。三是供给准,通过分析触达之后了解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且通过前两个阶段更精准地设计产品,比如对乡村商户推出西瓜贷、樱桃贷、板栗贷等特色贷款产品。

除精准营销外,基于数字金融的支持也可以探索推进特色服务,网点渠道就是其中一项有益探索。

 

廊坊银行副行长陈树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需直面挑战、专业推进

图为陈树军

陈树军表示,数字金融在金融服务中具有五大价值:一是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二是提升金融服务深度,三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四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五是优化金融服务体验。同时他还提到,商业银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ABCDEFGiS”,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E是边缘计算,F是人脸识别,G是5G、6G等通信技术,i是物联网,S是安全技术。中小银行实力弱、客户规模小、经营范围窄。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面临战略和战术两方面挑战,战略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战略规划等挑战,战术方面存在业务引领能力不强、技术架构基础弱、数据质量差、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压力大、人才缺乏、科技资源不足等挑战,建议中小银行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坚持“客户第一、产能为导、急用先行、持续迭代、确保基本”转型策略,以及“理战略、建队伍、定重点、建敏捷、后复盘”实施策略,以提高客户力、产品力、交互力、营销力、风控力和服务力,聚焦优势业务,打造差异化优势,提高中小银行整体竞争能力、服务能力。

 

“2024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发布

《清华金融评论》研究总监秦婷发布“2024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榜单

图为秦婷

秦婷表示,此次是《清华金融评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4年推出“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榜单。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榜单包括“2024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资本实力总榜单”和“2024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竞争力总榜单”两个榜单,前者主要根据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的单项指标来评价,后者为运用多项指标对银行进行的综合评价。其中,新增的竞争力总榜单是根据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遴选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方面的指标因子,并制定合理的权重配比,最终得出200强银行的竞争力总榜单。此举旨在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的评价维度,对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情况和竞争力水平进行更加综合的评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参考借鉴。

 

主题论坛二: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

浦发银行总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袁蕊:科技向暖,金融向善 商业银行要以自身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适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图为袁蕊

袁蕊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商业银行而言,必须以自身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来增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进而不断适配新质生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将会非常突出。对此,商业银行必须直面科技金融在风险、收益、周期匹配上的挑战,主动服务前移,多措并举做好“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工作。一方面应强化金融科技应用,以数智化风控和价值洞察,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元化、立体式的信贷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更要以“伙伴银行”思维,广泛编织“政产学研金”生态伙伴圈,引流各类耐心资本,为科技企业提供汇集全量资源的整合式服务,以枢纽带动效应,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徽商银行科创金融部总经理丁勇:用科创金融新理念服务新质生产力

图为丁勇

丁勇指出,传统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科创企业发展,所以发展观念上要有新变化,必须要用科创金融新理念服务新质生产力,这是国家战略的选择,同时也是银行选择赛道、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自身要求。丁勇认为当下银行业发展科技金融发力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银行自身要破除传统思维、传统信贷理念和企业发展状况矛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二是形成社会共识,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是国家战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三是个人股权投资、投贷联动方面监管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通过完善政策法规,赋能科创金融,进而服务新质生产力。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总部总经理助理彭彬:银行应着力打造适配科技金融的数字金融体系

图为彭彬

彭彬表示,新质生产力包含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方面,银行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主力军,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银行应着力打造适配科技金融的数字金融体系,从客户体验出发,以数字技术实现银行降本增效,积极探索数据与模型在判断早期科创企业成长性中的应用。

目前科技金融领域中,中小银行的堵点是自身资本实力有限,难以妥善处理下沉客群展业和低利率时代控风险经营间的平衡。为此,中小银行应加强行业专业化,对行业进行精细化拆分、布局,夯实研究能力,积极融入产业生态圈。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肖迪: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有四方面功能

图为肖迪

肖迪表示,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有四个功能:一是资金供给,通过市场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二是资源整合,通过全产业链服务,促进产业链创新和稳定发展。三是资产转化,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交易数据资产化、资本化。四是风险分担,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分担创新风险。但从实践看,目前存在三个错配,即期限错配,资金供给与需求在期限上不匹配;人才错配,科技金融对人才的需求区别于传统金融人才;收益风险错配,银行收益与科创企业存在的风险不匹配。

科技金融对农商行意义重大,要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清华金融评论》中国银行业

创新发展优秀案例及紫荆奖颁奖

在排行榜发布的同时,也颁发了“紫荆奖”和“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紫荆奖”是依据客观数据以及银行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选得出,获奖银行机构24家。“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是对提交的公开征集案例中遴选的优秀样本进行表彰,获奖银行机构33家。

图为颁奖现场

 

关于《清华金融评论》

《清华金融评论》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业界紧密相连的沟通桥梁和研究成果对外的宣传平台,是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 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编辑,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运营,2013年11月正式创刊,每月5日发刊。

 

(责任编辑:李媛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