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资本市场上,央企重组的大幕徐徐拉开。9月3日,中国船舶(600150)(SH:600150)和中国重工(601989)(SH:601989)双双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重组完成后,存续上市公司将稳居世界造船业第一,资产规模、营收、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
紧接着,9月6日,国泰君安(601211)(SH:601211)宣布将吸收合并海通证券(600837)(SH:600837),重组后,存续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68万亿、3302亿,均处行业首位。
9月7日,盐湖股份(SZ:000792)公告称实控人将由青海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五矿,组建后成立的中国盐湖将成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这一系列重组动作,是国资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攻坚之年的体现。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2023年底提出的横向合并、纵向联合、创新攻坚、内部协同四大脉络,正在逐步落实。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电建(601669)(SH:601669.SH)和中国能建(SH:601868)作为重量级选手,其合并重组备受市场关注。两家公司均在火电、水电、新能源、抽水蓄能等领域有深入布局,且核心业务高度相似。
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的母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均成立于2011年9月,分别在水利/水电和火电/水电/核电领域拥有超强实力。根据《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营收分别为6869亿和4085亿,位列第32位和第63位。
中国电建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相对顺利,2011年即在上交所上市。而中国能建则经历了曲折的资本运营过程,2015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2021年通过吸收合并葛洲坝(600068)(SH:600068),更名为中国能建,代码601868。
在核心业务方面,中国电建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上略胜一筹,而中国能建则在拿项目上更为激进。两家公司在合同执行进程上,中国电建小幅领先。在勘探设计这一“脑力劳动”领域,中国能建披露了详细的收入和成本数据,显示其毛利润率较高。
在资质和研发能力方面,两家公司均拥有强大的实力。截至2023年末,两家公司合共拥有13个院士工作站、25个博士后工作站、16个国家级研发机构、183个省部级研发平台,研发人员共计4.7万,研发投入360亿。
中国电建的“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是其第二增长曲线,毛利润率远高于勘探设计。而中国能建则在业务整合上尚未完成,其工业制造和投资运营业务与“创新、绿色、数智”的核心理念关系不大。
在抽水蓄能领域,中国电建是绝对的主力,承担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90%的勘探设计和78%的建设任务。尽管新签抽水蓄能合同金额被中国能建超越,但中国电建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
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的合并方案充满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合并的宗旨之一是不给二级市场留下套利空间,设计者会尽量避免股价的大幅波动。随着国资委的持续推动,央企重组的大潮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合并、重组高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