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基金解决科技创新和市场效应两个都要的问题

2024-09-29 18:51:37 大京生活

—— 四川、清华与智路资本、中信建投(601066)联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3.0模式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3.9%,甚至达不到社会平均发明专利转化率36.7%的零头。

因此,筛选和推动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进入市场,让高校科研成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变成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近日,四川、清华大学与智路资本、中信建投资本联手打造的百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业界称其将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的3.0模式。

从1.0到3.0: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演进

此前,对于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国教育界、产业界及地方曾进行诸多探索。在早期的1.0时代,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商业机构直接买断大学的知识产权实现。而2020以前的2.0时代,中国大学更多依靠校办企业或投资具体项目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例如清华大学孕育的华海清科、紫光同芯等企业,就是这一阶段涌现的成功案例。

行业认为,引入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的方式有望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效率。本次百亿基金的成立,不仅让四川为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各知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与产业基金管理人的过往投资资源整合,加速创新产业成果在四川的落地进程。

相对于培植单一项目或者成立校办企业,大学以LP(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向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提供资金与项目支持,再由专业投资机构选择合适投资的项目并进行孵化培育,这种各司其职的方式可以规避2.0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众多弊端,提高大学决策的专业性和客观性。而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化运作基金方式,可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在这一模式下,地方政府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之一,,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实现项目、人才、资本的三重落地。

3.0模式: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创新既要经历从零到一,也要考虑从一到多。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正在解决从零到一的部分,而从一到多的创新需要汇聚更丰沛的资源,也必然要与产业合作。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于国内而言,演进式创新比颠覆式或许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市场、法规、技术、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颠覆式创新无疑加大了不确定性,而依托于丰厚的产业资源沃土,找到创新关键点突破点,小步快跑的方式,也许是更为稳妥的一种方式。

智路资本和中信建投资本作为管理人,在科技投资领域,无疑是拥有深厚产业资源和长远技术眼光的代表。

本次基金管理人之一的智路资本,在业内被誉为“半导体大厂收割机”, 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的股权投资机构。2017年,智路资本和建光资产凭借27.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标准件业务(后更名安世半导体)一举成名,这起收购交易金额达27.5亿美元(约合180亿元),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半导体并购案。并在随后不断在半导体生态链里加快布局,相继出手投资西门子旗下高端核心元器件制造企业HubaControl,操盘对全球第七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第三大汽车电子封装测试企业新加坡联合科技(UTAC)的全资收购,与全球最大的后端封装设备供应商ASM共同投资建立合资企业,以及收购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等;在2021年,智路资本收购了全球最大封测企业日月光的四座封测厂并成立日月新集团;在2022年,智路资本更与建广资产等合作方联合完成了新紫光集团资产重整,并与其旗下的数十家科技企业融合成“新紫光体系”,形成覆盖芯片设计、封测、设备、材料和模组的半导体全产业链,以及ICT设备、云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数字经济全产业生态。

本次基金的另一管理人,中信建投资本是中信建投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在股权投资领域已投资超过290家企业,累计已备案基金管理规模超过800亿元。其投资行业领域覆盖科技通信、医疗医药、清洁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文旅消费、基础设施等。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其就曾表示在2024年将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参与力度,助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此前,中信建投资本与中信集团控股、参股了众多科技公司中,不乏如良平生物、奇纳新材等清华校友项目。

上述全链条的强大产业资源,恰如其分的适配了中国前沿科技创新的需求,更为高校成果孵化落地过程中增添坚实保障。

3.0模式:科研成果将市场做大

科技成果如何做大市场?尤其面对产业链不完整,新旧产能冲突、市场不断变化的棘手问题时,地方政府如何放大科技创新社会效应?这需要极大的科技知识储备和借助外力的跨领域合作,这种跨领域的碰撞往往激发真正的市场效应。

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本地特色的企业,引领当地的经济。这些企业都在各自的生态领域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乃至竞争对手展开市场层面合作。同时,这些企业也需要借助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发展的突围,但大多数企业往往无法接触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跨领域的创新。这时需要地方政府出马,牵线搭桥,为企业嫁接高校成果或引入产业链先进技术。

百亿基金不仅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资金,其所选择的基金管理人也需带来在硬科技领域全产业链的创新需求和国际化的市场空间。智路资本、中信建投这样的产业基金管理人过往投资过很多成功的科技企业,这些被投企业本身就有创新需求,新紫光集团近期新成立的紫光智行、紫光智算等企业就正在汽车电子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一旦通过基金的纽带,将创新需求输入高校,并转化为落地四川的成果,这样,四川科技企业的科技实践将不再拘泥于满足本省需求,也可以为全球、全产业链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助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让科技成果发挥更多的市场价值,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

本次四川省和清华大学联手,也是希望通过国内最顶尖的高校,扩大科技视野,整合清华基因的科技资源,让适合四川本地的科技成果落地,加速四川产业升级。本次基金管理人团队也有着丰富的“清华”基因,公开资料显示,智路资产创始人李滨是1988级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清华校友,管理合伙人张元杰与夏小禹分别是1987级管理信息系统和1989级物理系的清华毕业生。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斌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

模式创新: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速

实验室技术走向市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在百亿基金加持下,政府、产业、高校和投资机构的多方联动,中国正在逐步形成一种更加健全、开放的体系化创新孵化模式。这样的合作不仅为高校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支持,也有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政策引导下的资金支持、高校的领先科研资源、专业机构的产业的生态优势与管理能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正被加速。

未来,随着更多高校和地方政府加入这一合作模式,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也有望开辟新的可能。祝愿高校、地方、专业机构携手,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之路,越来越活力顺畅。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