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最大一轮化债措施为何推出?后续中央财政空间还有多大?

2024-10-12 15:10:07 和讯网  高歌

  10月12日,财政部释放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即将推出的确定信号。

  增量政策指向以下四方面: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特别补充道,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以上的四点,这四点是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在这次备受关注的发布会上,最大力度的政策细节即将公布:中国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蓝佛安表示:“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具体资金数量安排问题,将在法定程序后及时向社会公开。”

  对于本轮增加大规模债务置换的评价,发布会结束后,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对和讯分析称,本次发布会强调“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并提出“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为市场释放极大利好。

  作为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预计本次新增加债务限额规模或超过前一轮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规模并以专项债为主,将有助于缓释短期流动性风险、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提振市场情绪,助力“一揽子化债”的推进。

  具体而言,其一,当前地方债务风险核心在于流动性问题,化债并不等于要将债务清零,而是要保持债务的可持续滚动 ,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及城投企业短期偿债压力,特别是阶段性缓释部分区域的流动性风险,提振市场信心。

  其二,存量隐性债务存量规模大、成本较高、涉及面较广、风险较高,在当前利率继续走低的环境下,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存量债务的付息压力、推动优化地方债务结构。

  其三,地方财政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较大规模置换有助于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地方可将有限的财政资源腾挪用于经济建设、“三保”等,缓解化债带来的增长收缩效应。此外,财政部披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伴随新一轮债务置换开展,存量隐性债务余额有望进一步减少,积极助力“一揽子化债方案”深入实施及5—10年化债计划推进。

  在此次发布会上,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对于后续中央财政发力空间,袁海霞预计后续或通过进一步加大中央加杠杆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修复。

  根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测算,2024年底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不考虑政府外债等)或达60.8%,与美国、日本等海外经济体相比,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赤字率均不高,且中央政府债务在政府部门债务中的占比较低,2024年底仅有43.1%,同样低于美国、日本、印度等海外经济体,这意味着中国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仍有较大加杠杆空间。

  袁海霞表示,在经济修复基础较不稳固,经济运行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背景下,积极财政需持续发力,同时随着宏观效率走低、传统基建领域逐步饱和,专项债趋于“一般化”,并衍生出违规使用、资金闲置等问题,而地方财政压力同样在加大,基层“三保”困难愈加凸显,或需通过中央发力补足缺口,进一步加大央进力度,可通过调升预算赤字、发行特别国债等支持实体经济修复,用于基建、消费、化债、补充银行资本金等。

  根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测算,若2025年预算赤字率上升至3.8%,或增加政府部门杠杆率约1.5个百分点,叠加本轮拟增发的大规模债务置换额度、特别国债额度,以及明年常规新增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明年底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或增加6—7个百分点至67.4%左右,但仍低于BIS口径下的美国、日本、新兴国家的政府部门杠杆率。

(责任编辑:高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