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与全球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越来越多海外企业纷纷尝试使用中国跨境支付产品。
在近日举行的广交会上,不少外国企业一面寻找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一面对中国跨境支付产品有着较高的使用兴趣。
一位国内跨境支付服务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广交会期间他们每天要接待数十家外国企业的询问。目前这些外国企业对中国跨境支付产品的较低费率、较高的资金到账效率、定制化服务与快速响应速度颇有好感。
Global E-Payment跨境支付总经理于滋告诉记者,目前尝试使用中国跨境支付产品的海外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在中国的境外采购商,他们生活在义乌、广东等地,从中国采购大量商品销往海外客户,二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当地企业,三是业务覆盖欧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跨国企业。
在她看来,众多海外企业之所以愿意尝试使用中国跨境支付产品,一方面是能显著提高与中国企业的跨境贸易或跨境电商资金结算效率,另一方面能有效满足他们进军新兴市场的资金结算与货币兑换等需求。
“这背后,是中国跨境支付产品已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泛布局,能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跨境资金收付款、货币兑换、资金跨境划转归集等定制化服务。”于滋告诉记者。要更好地服务海外企业,中国跨境支付产品还需练好内功,一是能根据不同国家企业的操作习惯与业务流程,提供定制化的跨境资金业务操作界面与应用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合规操作,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金融监管、数据保护、缴税规定等要求,三是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降低各项跨境资金业务服务费率。
海外企业要求中国跨境支付产品提供更多服务功能
上述国内跨境支付服务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广交会期间,他们每天都能收到不同国家企业的咨询。
通过初步沟通,他发现这些海外企业在拓展跨境贸易与跨境电商业务过程中,也遇到此前中国企业出海所遇到的一系列跨境收付款挑战,包括离岸账户开立难且费用高;资金提现材料繁杂;汇率波动较大导致汇兑风险激增;当地金融机构缺乏针对小额、碎片化与高频率的跨境电商贸易的资金类服务等。
这令越来越多海外企业尝试中国跨境支付产品寻求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对生活在中国的海外采购商而言,他们在开立境内非居民账户时也遇到不小的挑战,导致他们境内采购到境外销售的资金结算也遇到一定的波折。目前,这些海外贸易商也在积极与境内跨境支付服务商开展合作,寻找相应的合规操作解决方案。
于滋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货币兑换、资金跨境归集、跨境贸易收付款等服务,随着海外企业的跨境业务与本地化经营需求日益增多,他们对中国跨境支付产品服务功能也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多海外国家地区本地企业会尝试使用中国跨境支付产品用于支付广告、物流等款项。究其原因,他们大量的货款都通过中国跨境支付产品完成跨境收付款,由后者直接处理他们的广告、物流付款,可以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近年,还有部分海外企业要求中国跨境支付产品提供员工差旅、海外业务机构员工薪酬代发等服务。
在她看来,这的确对中国跨境支付产品针对海外客群拓展服务功能提出更高的考验,一方面需根据不同海外企业的不同业务流程提供定制化的广告、物流、差旅、部分员工薪酬代发等付款操作流程,另一方面还需与这些广告商、物流公司、差旅服务机构进行沟通,将支付网络连接到他们账户。
“每项新增的服务功能也会带来新的合规操作要求。”于滋向记者指出。
科技赋能“落实”海外企业多元化需求
面对海外企业日益多元化的资金业务需求,中国跨境支付产品也在依托科技赋能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于滋告诉记者,在为海外企业构建广告款、物流款项支付业务流程过程中,以往支付机构为了满足当地合格操作要求,会要求广告公司、物流公司提供相应的付款凭证、合同或发票等资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国家地区的发票、付款凭证格式千差万别,若使用人工操作,不但导致支付机构人力成本偏高与资料核对效率较低,还难以满足企业快速付款的要求。
针对这种状况,中国跨境支付产品通过科技赋能进行系统集成,一方面引入智能化的OCR技术,加之大模型技术的预训练,能快速精准识别不同格式发票与付款凭证的有效信息,加快付款效率并提供完善的数据留痕备案工作;另一方面给企业提供虚拟卡服务,以便他们能更快归集资金用于广告、物流等款项支付。
记者多方了解到,科技赋能也是众多海外企业愿意尝试中国跨境支付产品的一大重要因素。在跨境资金归集方面,众多海外企业不要求跨境贸易资金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到账,但要求跨境支付产品能提供这笔资金的最新流向,提升整个跨境业务资金流动的透明度。
这背后,是众多海外企业习惯使用SWIFT系统完成资金跨境划转与货币兑换,但在SWIFT环境下,资金跨境划转往往需经手多个中间行完成货币兑换与资金跨境划转,在资金流向不透明的情况下,众多海外企业根本不知道资金已流向哪家中间行,哪家中间行在核实资金跨境划转过程中会因需要进一步核实贸易背景,导致这笔资金需要更长时间的滞留等。
目前,通过科技赋能,多数中国跨境支付产品可以展现资金跨境划转的最新流向,以及各家中间行的资金处理最新进展等。
“事实上,当前不少国际跨境电商支付服务商也开发了类似的服务功能,但中国跨境支付产品的一大优势,是客户响应速度更快。若海外企业询问跨境业务资金为何在某家中间行滞留较长时间,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会想办法迅速联系这家中间行,找出原因并通过增加贸易资料等方式帮助这家中间行完成反洗钱等核查工作,令这笔资金尽快归集到海外企业账户。”前述国内跨境支付服务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于滋告诉记者,随着社交营销日益风靡,越来越多海外企业也开始尝试通过KOL与直播电商服务商进行产品营销,由此带来相应的销售提成与合作费用支付要求。但在实际付款过程中,支付服务商需先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反洗钱监管、企业缴税等合规操作要求。面对这种状况,部分国际跨境支付商觉得这项操作不是自己拓展当地市场的主要策略,便容易放弃这项业务,但中国跨境支付产品通过科技赋能,与当地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将其中的操作痛点堵点逐步解决,为海外企业开展社交营销与相关付款提供便利服务。
中国跨境支付产品“出海”路径抉择
随着使用中国跨境支付产品的海外企业日益增多,摆在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面前的新挑战,是如何设定更合适的海外业务布局路径。
记者获悉,要更好地服务海外企业的跨境收付款、货币兑换、资金归集、企业合作伙伴付款等需求,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需在海外国家地区扎根发展。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有着两种操作选择,一是先在海外市场申请获取当地支付牌照与各项跨境支付业务资质,再在当地市场展业;二是与当地支付机构或银行机构开展合作,先展业再择机申请当地支付牌照或业务资质。
前述国内跨境支付服务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在申请获取当地支付牌照过程中,自主构建了相当完备的底层系统,能根据不同海外企业的业务需求在底层系统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但是,支付牌照的申请获批时间相对较长,容易令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错失业务拓展机会。
后者有助于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快速布局海外当地市场,但在实际过程中,业务创新与业务拓展高度依赖当地合作金融机构的底层系统能力,若两者在系统与技术搭建方面存在磨合不佳问题,就会影响到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在当地的业务拓展成效。
于滋认为,如何布局海外市场,主要取决于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的出海战略安排与业务合作能力。目前,部分国家地区为了支持当地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也允许境外支付服务商“先展业再申请牌照”,也给后者带来更多的海外业务布局操作灵活性。
在她看来,当前海外国家地区不少当地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也愿意与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开展合作,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希望能引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科技,构建更强的多币种兑换结算与资金跨境收付款归集服务能力,二是通过与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合作,他们也能加大当地企业与中国企业的跨境贸易规模,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上述国内跨境支付服务企业人士直言,无论如何“出海”,中国跨境支付产品赢得海外企业青睐的因素依然没变,仍是较高的资金到账效率、更低的费率、更快的客户响应速度与更强的定制化服务能力。
为了进一步降低跨境支付产品费率,目前他们正与境外合作银行沟通,如何进一步优化货币兑换与资金跨境划转的手续费。这背后,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导致美元与众多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加大,令海外企业日益关注汇率兑换风险与货币兑换操作成本。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上涨2.3%。与此对应的是,欧元、日元兑美元汇率分别贬值1.7%与5.9%,新兴市场货币指数跌幅达到6.3%。受此影响,部分海外银行纷纷调高了货币兑换操作费用以降低自身的货币汇兑风险。
“因此,我们一直与部分海外合作银行磋商,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不同货币的汇率兑换最优报价,进一步降低海外企业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他告诉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