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施“社会救助+”模式 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

2024-10-29 15:56:01 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坚持以“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为目标,创新实施“社会救助+”模式,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救助格局,推动救助能力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政府兜底,夯实救助保障基石。该区通过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晰民政、残联、医保、人社等部门职责,协调联动、规范运作,建起长效工作机制。创新运用“2+2+N”工作法,通过定期摸排、入户探访、信息比对等方式,逐村(社区)“过筛子”,由“人找政策”逐步转变为“政策找人”,把特困人员基本情况摸清摸透,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谋划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项目并付诸实施,为全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争取专项债券资金8000万元,建成了一所区级特困供养中心,对3个镇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并逐步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共设置养老床位近8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近600张。目前,全区1510名特困人员中,集中供养150人、分散供养1360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老人211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占总数的22%,该区已提前完成特困人员全兜底保障目标任务。

医疗援助,织密救助保障网络。为解决特困人员就医再救助问题,召陵区政府连续4年对特困人员住院救助项目进行招标,确定特困人员住院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特困人员在定点医院就医费用全免。全区特困人员住院救助费用自2014年起纳入区政府财政预算,预算资金不足部分,由临时救助资金列支。该区财政每年安排预算80万元至120万元,用于特困人员就医期间产生的生活费、护理费、救护车费用和城乡居民医保不予报销部分费用。需要转院治疗的,特困人员也不需要自掏腰包,一切费用由该区财政与定点医疗救助机构结算。近年来,该区财政已投入近1100万元对全区1200余名特困人员就医实施救助,特困人员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保险助力,延伸救助服务触角。召陵区在建立并逐步完善特困人员、村(社区)、镇(街道)、代养人“四方协议”照护制度的基础上,自2023年起,创新实施了为全区特困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一举措,将有限的救助资金转换为最大化的经济保障。特困人员一旦遭受意外伤害,理赔金将存入区财政指定专用账户用于后续救助。保险期内,特困人员因遭受意外伤害而致身故、残疾的,最高获赔20万元;因意外伤害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特困人员,最高获赔3万元。目前,这一举措在漯河市尚属首次。两年来,召陵区共为1399名城乡特困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55万余元。这一模式的实施,既解决了特困人员意外伤害带来的实际问题,也进一步筑牢了特困人员救助保障基础。(武鹏冲)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