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寻“宝藏”!安阳这些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你知道吗?

2024-11-28 11:35:08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要求。作为黄河古都,安阳的做法是什么?

11月28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分享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安阳文化遗产、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市现有3619处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超过20万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738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分别达到7项、59项。特别是拥有殷墟、大运河(滑县段)两处世界遗产,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红旗渠申报世界遗产也在积极推进。

“按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要求,我们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决守牢文化遗产的安全底线,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李晓阳说。

第一,完善机制抓保护。坚定不移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作为项目建设的“硬杠杠”,从源头防范工程建设损坏文物。组建公安文物保护支队、文物执法大队,健全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文物公安双月会商等制度机制。尤其是聚焦世界遗产殷墟,重新修订殷墟保护条例,持续强化四级网格监管、群防群治体系,殷墟保护入选国家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第二,提升能力抓保护。实施甲骨文数字化建设,推进人机协同“破译”和活化甲骨文,建设“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上线“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让甲骨文在数字空间得以传承。打造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施文物保护单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成国内一流“空地一体”殷墟智慧安防工程,实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人机安全巡查常态化,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第三,注重实效抓保护。有力有效统筹遗产保护和民生改善。年初震撼开馆的殷墟博物馆,让全市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利用整体迈上了新台阶。实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工程,加强保护区周边治理和利用,洹河夜游、考古小镇等乘势崛起。建设大运河(滑县段)国家文化公园综合示范区,复活文化形态,传承运河文明。系统性推进安阳古城保护复兴,仓巷街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第四,活化利用抓保护。坚持在功能再生、创意转化、教育传承上下功夫,省级非遗阵地达到8个,非遗传承人570多位,非遗保护专家队伍100余名,非遗工坊30个,仅安阳古城特色街区非遗产品就超过200种;推动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校园,民俗展演、非遗体验、节庆旅游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非遗项目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满足当代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妥善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升保护能力与加强交流互鉴的关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安阳力量。”李晓阳说。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