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11月以来,建筑设计行业热点不断:国内首个AI建筑施工图设计平台TransBIM获得建元基金A轮融资,并迎来产品的重大升级;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正式发布“信筑AI”创作平台。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建筑设计为何要推动数字化转型?行业遇到的痛点或瓶颈是什么?建筑设计数字化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哪些?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围绕上述问题专访建元基金技术副总裁张宁。
数字化打开了人类能力的边界
以人工智能、5G、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时代。张宁认为,理论上,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数字化重新塑造,建筑行业(含建筑设计)都将可以用数字化重塑。
“简单来说,数字化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将现实世界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学问题。通过信息传输、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提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人力资源的效能提升更为显著。”张宁说。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化的重要分支,更是实现了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应被视为人的能力延伸,是人的“外挂”。
张宁表示,从已有的案例,数字化、人工智能所展示的能力是传统模式下人的能力的几十倍、上百倍,而且这种能力的边界远没有看到尽头。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人”,数字化、人工智能打开了人类能力的边界,在新边界内,人类可以去做原先所不能做的事,或者能够将原来的事做得更好、效率更高,这就是新的生产力。
建筑设计行业为什么要数字化?在张宁看来,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应对激烈的竞争,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最直接的后果是行业内卷的格局被打破,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将显著拉开,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主导地位,更有可能形成降维式的碾压。
数字化助力建筑设计院历史经验传承
毋庸置疑,数字化对大多数行业都能带来价值。在建设设计行业,张宁认为,数字化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四方面:一是能力的萃取与整合,二是效率和成本的优化,三是跨专业、跨产业链、跨时空的协同,四是用户价值的提升。
张宁介绍,传统设计行业的最大瓶颈是人的能力——解决问题、难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集中在处于人才金字塔尖的资深专家手中,极其宝贵而稀少。而工作一线的年轻设计师,学习、磨练这些能力需要漫长的时间。数字化可以通过萃取,将所有人(尤其专家们)的能力整合起来,使之流通和共享。
“年轻设计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得到智能系统的提示和辅助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学习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智能系统能够帮助资深专家更好地优化和提炼成功经验,并形成算法;设计院的历史经验将得以传承而不用担心流失,综合能力将稳步提升。”张宁说。
此外,传统设计行业的主要痛点之一,是多专业、产业链的合作协同,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加上时间、空间的错位,协调效率极低,且造成信息传递、理解的误差,最终造成项目损失和成本的耗费。
张宁表示,数字化已经有突破,项目各方可以将诉求、意见和标准输入系统,系统来完成汇总,反馈给各方并输出初步设计成果。任何一方发起的修改,系统可以代替各专业,自动完成修复、核对、再修改等工作,各专业的设计师只要负责微调和审核确认,能省却协调过程,避免大部分失误。
数字化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数字技术革命性进步,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必然大,行业中的每一个组织和个体不得不做出抉择,未来的结局取决于整体态度和行动力。张宁认为,数字化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的机遇包括竞争力提升、边界拓展、组织更有弹性、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
据了解,在传统模式下,设计成果并不完全透明,基本是靠工程实体完成后的第三方评价,设计师的特有才华、细节上的贡献,往往被工程的规模所稀释。而用户不能全过程参与,也很少进行事中、事后的评价或评价不公开。设计院获取项目的途径主要靠投标和综合评分,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数字化可以在数据加密的条件下,有机会让优秀的设计师、设计院浮现出来,有机会被匹配给有需求的设计院和用户。获取项目的途径、评价标准将更多样,数字化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方式,业界有机会探索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张宁表示,数字化释放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共识形成、跨界人才缺乏、传统阻力、技术整合、马太效应。
其中,马太效应或许是张宁最为担忧的挑战。在他看来,数字化的发展,必将出现马太效应,资源和优势将向数字化领先的设计院聚集,追赶者将被拉开差距,观望者将被挤出市场,这将是残酷的局面,可能是技术革命带给传统设计行业最大的冲击。
不过,螺旋式上升常被视为历史的发展规律。建筑设计数字化不是数字产业单方面的责任,需要传统设计行业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共同推动数字化的发展。商业化是推动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动力,用户价值创造和数字化变现是商业创新的正反面。
“传统产业并非被消除,而是以新的形式延续,建筑不会消失,建筑设计更不会消失,建筑设计行业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张宁说。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