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保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不断加快,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已从2005年的11.03%上升至2023年的21.10%,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明显。
这已是老生常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具现实紧迫性的,便是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该怎么写。
我们看到,几年间,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养老金融大文章,构建涵盖金融、医疗、养老三要素的生态体系,不但要有养老服务、有医疗服务,还要有好的养老服务、好的医疗服务…
那,到底啥样的养老、医疗服务是“好的”?又该如何才能实现价格、效率和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前些日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央视财经金融强国年度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以“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壮大耐心资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高水平开放等四大主题,揭晓“2024央视财经金融强国年度案例”。
平安居家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成功入选“2024央视财经金融强国年度案例”,成为“养老金融”案例的代表。
不过,对于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为战略体系的平安而言,此次入选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仅是平安诸多养老实践中的一个缩影。
那,透过“智慧养老”,行业还能从这个全球头部保险公司实践中看到什么?洞悉到些什么?平安干了这么多年的医疗、养老,到底有啥值得思考的沉淀和积累?
更重要的是,随着服务的进一步扩容,又该怎样将成本进一步摊薄?平安又是如何把居家养老更普惠地给到普罗大众,为更多客户送去“省心、省时、省钱”的优质服务
1
养老的底色是科技
居家养老就是智慧养老
多一位管家就好比多了一个子女
传统观念、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决定了90%以上的老年人都会选择居家养老,这已是各方的共识,顶层政策也勾勒出了“9073”的养老格局。
但,居家养老并不是在家坐着、躺着,更不是“没人管”。
对于各参与方来说,居家养老也绝非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低配版”,反而对养老服务的专业度和技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相较于标准化的养老院集中养老和社区养老中心的半集中式养老,居家养老则体现出“非标”的特点:地理位置分散,难以集中管理,这使得日常沟通以及需求对接的成本难以下降。
事实上,这也是居家养老多年来叫好不叫座的一大原因。
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事情有了新的变化。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过去无法实现的远程健康监测、摔倒等紧急情况响应成为现实。智慧养老,也就成为实现居家养老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智慧养老发展得多快,看组数据便知:
2019至2023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从3.5万亿增长至6万亿平台,2024年预计将达6.8万亿,五年几近翻番。
此次入选“2024央视财经金融强国年度案例”的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就是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在智慧养老上下了真功夫。
以平安管家为例,依托中国平安强大的科技实力,自主研发居家养老智能守护体系,既有智能设备,还有三大管家平台:智能适老化服务平台“智能管家”,以及7X24小时在线的“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
此番央视播出的案例中,在平安位于苏州的居家养老生活管家后台中心,每天有上千个接线呼入。信号一端,是居家的老人;另一端,则是随时待命的生活管家,随时响应老人发来的需求,从帮忙就诊预约、120救助到独居老人意外跌到,平安管家总是能及时给到应急响应,守护老人居家人身和健康安全,为老人居家琐事分忧。
通过实现居家智能设备和管家平台的信息同步,提供7大居家空间解决方案,不仅能实现涵盖30余种风险监测,提供音视频健康咨询及主动健康管理服务,还能快速响应突发紧急情况。
老人有需求的时候,管家能够及时响应,这其实就相当于老人多了一个24小时陪伴的“子女”。
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出席央视金融强国盛典时强调,根据“9073”顶层规划,以及我国家庭文化,90%的人会在家里养老,所以平安的养老业务的重心,肯定是落在90%这个大数上,就是居家养老。
怎样让90%的老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盛瑞生表示,平安给出的答案就是为每一位老人配备“养老管家”,以便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可以响应他们的需求。
比如,老人家里配备了卫生间跌倒监测雷达、呼叫按钮、厨房燃气报警器,手持呼叫按钮,提醒吃药的智能管家等。危险一旦发生,家里的警报器、监护人手机、24小时远程管家,都会发出、收到警报,这是一次全员守护完成的“安全接力”。
2
光有科技单靠管家还不够
融合产学研,人多力量大
创新推出三个“联体”
有了前线的管家,有了三大管家平台,“硬件”投入确实到位了,但对于居家养老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且交织的特点。
一来,绝大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慢病,需要长期的吃药、复诊和健康管理,甚至还需要专业的康复护理。
二来,相较于适老化做到极致的专业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家养老情景下,其实依旧存在很多被忽视的日常风险,比如有不少老人因家里缺少适老化改造而摔倒骨折,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三来,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退休后社交范围大幅缩小,其子女也多成家,再加上人至暮年,难免些许失落、不快,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更是难言乐观。而这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又会导致心理问题的滋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老年生活。
针对这三个居家养老问题,平安联手产业、学界、研究机构,整合给出三大“联体”解决方案。
“护联体”聚焦居家养老对专业康复护理的需求,建立“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住联体”推出 “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防范居家养老中的环境安全风险;“乐联体”推出“三伴”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失乐”痛点。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将持续构建具有特色的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用制定标准、集中采购、监督服务来实现高性价比,建设强大的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用专业让老年人更幸福。
数据显示,去年10月“护联体”上线后,平安管家平台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0倍;今年3月“住联体”发布后四个月内,平安管家平台上居家环境安全测评服务人次提升300%,为全国约500个社区、超万户家庭提供居家安全知识普及服务。
更要看到的是,这三个“联体”不单单是整合服务,还建立了一整套的机制和标准,因为当前居家养老这三大问题的背后,本质上还是机制和标准的缺失。
比如,平安联合产学研各方编制《居家养老远程管家服务指南》《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基本功能要求》《居家康复及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指南》等团体标准,为银发经济畅脉活络。
截至今年三季度,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超15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约为2年前的8倍。
如此,随着覆盖区域的扩大和服务内容的持续迭代、丰富,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的口碑和牌子,已经立起来了。
3
但这还不是全部
更要看到“顾问”“医生”“管家”的设想
这才是平安养老金融的全局图
根据卫健委的数据,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较2023年的2.97亿多出1个多亿。
更要看到的是,2023年的2.97亿60岁以上人口,十年之后,也将进入中、深度老龄期…届时,我国的老龄化态势,将呈现出“又广又深”的格局:不仅老年人多,而且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尤其是专业照护的需求,将明显提升。
十年之后,看起来很远,但其实很紧迫,因为60后婴儿潮人口已经进入退休高峰期,第一波冲击很快,甚至已经到来,留给大家准备的缓冲空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构建更大的养老金融生态来容纳。
有危就有机。
致力于成为国际头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的平安,近年来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体系,以成为客户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为战略目标,汲取十余年保险及医疗行业运营管理经验,将线上、线下医疗养老生态圈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保险+”服务生态。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临时负责人杨铮也曾表示,在坚守金融主业、发挥保险保障优势的同时,依托平安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做好医疗养老服务,构筑多层次“保险+服务”养老生态,是平安人寿发力的重要方向。
除了平安管家、“联体”系列为代表的“保险+居家养老”外,平安还构建“保险+医疗健康”“保险+高品质康养社区”,丰富服务供给。
“保险+医疗健康”方面,从健康、医疗、慢病三大服务场景出发,重点打造“特色体检、控糖管理、在线问诊、门诊预约协助及陪诊、重疾专案管理”五大服务。2024 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覆盖超 1950 万客户;
“保险+高品质康养社区”方面,提供定制专享的康养服务,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全新康养体验。截至 2024 年前三季度,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在 5 个城市启动,均陆续进入建设阶段,拟于 2025 年起逐步开业。
后记
构筑养老金融生态,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是保险机构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关键。
有,还要优。优,还要消费者体验越来越好。
作为头部金融机构的平安,面对养老金融大文章,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全面升级全局推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工程。
这不仅是养老金融服务理念的革新,还是发挥保险专业优势,融入养老“全国一盘棋”、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新路径,更是践行“金融为民”的新起点。
“省心、省时、又省钱”,这不仅是平安面向客户的承诺和服务理念,更是新时代下平安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愿景和目标。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