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建立“1+17”防汛预案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

2024-12-18 13:10:51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关帅康 郑棋文】济源全域属于黄河流域,河道形态复杂,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任务十分艰巨。

12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济源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海阔就济源河道情况及防汛措施进行介绍。

“济源河道形态复杂,上游山区河道岸坡陡峻,河身狭窄,迂回曲折,下游多为游荡型河道,水流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其次,济源洪水预见期短。沁河下游防洪工程距河口村水库坝址仅9公里,洪水自河口村水库进入沁河下游仅1小时,汛期洪水来势迅猛,防守难度较大。”

李海阔表示,针对济源黄(沁)河防汛的特点、难点,济源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细化落实责任。济源贯彻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健全“党政领导、防指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群防群控”的防汛机制。建立“1个防汛指挥部+14个工作专班+16个前线指挥部”的扁平化指挥机构,将黄(沁)河防汛与全市防汛工作一体联动、统筹安排。发挥沁河双市级河长优势,自上而下压实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在强化部门行业监管的基础上,对黄(沁)河划片分段,逐段明确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堤防包段单位和责任人,并于每年汛前在媒体上向社会公示。

二是强化“四预”措施,实行积极防御。济源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警“三道防线”,推进“四预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精准决策,为防洪避险、应急抢险争取更多时间。搭建“河长+”防汛智慧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所有重要河段全部安装前置基站和探头,做到预报“准”;建立“周会商+暴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的防汛会商制度,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做到预警 “快”;针对山区防汛、水库防汛、河道防汛等特点,建立“1+17”防汛预案体系,做到预案“实”;按照全要素、实战化的要求,组织防汛抢险群防队伍,开展超标准洪水防御演练,磨合队伍,检验预案,做到预演“真”。

三是做好工程维护,充分发挥水工程作用。济源开展河道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疏浚河道、修正河势、规整岸坡,显著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先后完成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沁河(济源段)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项目,使沁河下游堤防全部达到设防标准,发挥河口村水库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建成以“水库+堤防”为核心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提高了洪水防御能力。

四是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防汛效率。济源建设工程智能监控、坝岸监测、“智能石头”、河务通App、河道巡查预警机等一批防汛数智化新系统、新设备,“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汛情监测,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有力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通过细化落实责任、强化‘四预’措施等方式,济源成功应对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最严重的秋汛洪水和1982年以来沁河最大洪水,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济源黄(沁)河岁岁安澜。”李海阔提出,下一步,济源将持续奋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