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出台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

2024-12-27 18:16:57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消息】12月27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通知,印发《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提到,对有效期内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年度投资计算区间内用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而购置设备、软件的,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税后超100万元)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与省财政设备、软件投资不重复补助)。

推动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探索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属服务包,着力提升培育实效。

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上市领航行动,依托北交所建立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基地,加快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辅导直通车服务体系,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

聚焦郑州市“一县一主链一基金一基地”建设,定期遴选重点行业、发展潜力较好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基金项目储备库;推动各类社会投资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

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港,吸引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在郑主城区集中布局研发总部及功能中心;规划大体量的专精特新产业园,对具有扩建新建项目用地需求的企业,梯次引导落地专精特新企业。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同一企业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市财政同一年度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2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鼓励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园,为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和集群化发展提供载体。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财政给予每家申报主体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

(2024—2026年)

为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倍增、创新突破、能级跃升,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专精特新培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试行)》,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所属领域”发展路径,通过推动创业创新、健全培育体系、加强金融支持、支持市场开拓、推动补链强链、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要素保障,培育一批专注核心业务、生产管理精细、工艺技术独特、创新成效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国家中心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专精特新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4年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达到5000家;到2026年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达到10000家,成为引领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创业创新

1.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有效期内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年度投资计算区间内用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而购置设备、软件的,市财政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税后超100万元)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与省财政设备、软件投资不重复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2.促进科技成果赋智。常态化征集专精特新企业创新需求和产学研合作需求清单,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发布科技成果供给清单,通过赋智对接平台、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机构、赋智“深度行”活动、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等促进科技成果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3.高标准举办“创客中国”大赛。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郑州市分赛,为企业搭建交流展示、项目孵化、产融对接、协同创新平台,并对获奖的一、二、三等奖项目(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9名),分别给予不超过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4.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5.培育新业态新动能。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培育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深化数智技术应用,共建未来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二)健全培育体系

6.支持企业梯度发展。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引导企业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梯度培育递进发展,推动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探索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属服务包,着力提升培育实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7.加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成立工作专班,结合“万人助万企”包联体系,协调解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中的技术、资金、人才、土地等难题。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审专家,联合国家级示范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组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培育团队,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对照“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一企一策跟踪辅导、靶向补缺,重点解决产业链、行业领域、知识产权等短板弱项,争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实现新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三)加强金融支持

8.强化上市辅导。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上市领航行动,依托北交所建立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基地,加快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辅导直通车服务体系,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按照储备期、培育期、辅导期三个梯队,实施企业上市梯度培育、精准服务,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金融诊断、融资对接、上市辅导。聚焦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委金融办,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9.加大股权融资支持。聚焦我市“一县一主链一基金一基地”建设,定期遴选重点行业、发展潜力较好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基金项目储备库,以投代补,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同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各类社会投资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委金融办,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四)支持市场开拓

10.建立出海服务基地。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出海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出海贸易服务基地,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科研物资报关、法律咨询、技术顾问、技术交流合作等各类服务,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1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推广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营造社会关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良好氛围。在机场、高铁站等场所设立专精特新宣传区,免费展示和推广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五)推动补链强链

12.制定专精特新产业链图谱。结合我市20条重点产业链,制定专精特新产业链图谱,厘清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推动企业入链补链强链。突出产业链属性,以制造业、制造业和信息化相融合为主,重点引导企业向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13.构建产业链协同机制。聚焦我市20条重点产业链,构建“链长+链主+专精特新企业”协同机制,在技术攻关、产业配套、品牌渠道、资金融通等方面,鼓励链主企业向本地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开放要素资源,带动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政府国资委,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14.分链条组织融通创新活动。深入推进“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对接国家级示范平台、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分链条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活动,支持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委金融办,市政府国资委,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六)提升服务水平

15.建设企业服务云平台。对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搭建统一的“郑州市企业服务云”平台,整合涉企政策,健全政策匹配、订阅、检索等功能,引导资源线上对接,实现中小企业政策信息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金融办,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税务局、河南省第三税务分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16.培育优质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优质服务机构库”,加大对各级示范平台、示范基地培育引领,形成“机构优、平台强、资源多、服务好、满意度高”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17.建立企业服务工作站。建立企业服务工作站,主动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在全市各级政府中小企业服务部门、产业园区、楼宇等企业发展载体及各类示范平台、示范基地中遴选一批具有专业人员、服务场地和服务能力的机构,负责区域内的企业服务工作,打通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最后一米”,建设“中小企业活力城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七)强化要素保障

18.规划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港和产业园。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港,吸引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在郑主城区集中布局研发总部及功能中心,同时鼓励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等在科创港内落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打造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与科研要素的链接枢纽。规划大体量的专精特新产业园,针对具有扩建新建项目用地需求的企业,依据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梯次引导落地专精特新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教育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19.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统筹使用市财政资金,通过资助、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重点用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中小企业人才培训、政策宣传辅导、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等。积极组织申报中央、省对专精特新企业扶持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同一企业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市财政同一年度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2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一户一策”提供税收征管服务,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税务局、河南省第三税务分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20.加快小微企业园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园,围绕专精特新产业领域,沉淀行业资源,构建集群生态网络,为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和集群化发展提供载体。小微企业园扶持政策,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财政给予每家申报主体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21.加强引才育才。提升人才引育的精准度,将专精特新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纳入《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指导目录》并定期更新,依托“郑州人才计划”“数字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快专精特新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积极对接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助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或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市属高校、职业院校开设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学科与课程,实施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更好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用人需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与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定制化研发、订单式培养新模式。(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22.开展分层培训。结合企业发展需求,采取高端培训、中端培训、普惠性培训相结合方式,满足企业战略发展人才需求。高端培训依托北大、清华等高校,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上市计划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为主要培训对象;中端培训依托省外“985”“211”高校,以中小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岗位员工为主要培训对象;普惠性培训主要以小微企业部门业务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通过分层次培训,打造“郑州市企业培训品牌”。(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23.优化发展环境。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严防新增拖欠。支持将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的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行差异化监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24.强化运行监测。建立中小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中小企业统计调查和监测制度,将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纳入统计范围,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定期发布有关信息,反映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运行状况。(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发挥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统筹牵总作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要建立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二)强化助企纾困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配备驻企干部,通过问题诉求响应平台、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强化问题诉求协调办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三)强化管理评价

进一步规范专精特新企业评审推荐,坚持重质量不唯数量,重点做实培育服务举措。进一步防范和打击申报过程中的伪造材料、虚假包装等行为。定期对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工作进行评价,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考评办,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6年年底。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