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众:工业母机作为人形机器人降本的关键,或处于周期复苏

2025-03-13 16:20:00 大京生活

根据Gardner Intelligence的数据,2022年中国机床消费额为274亿美元(约1800亿人民币),全球机床消费额约为795亿美元(约5300亿人民币),中国消费额占全球的约34%,是全球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

广东博众分析指出,工业母机(即机床,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核心基础装备,其发展前景与制造业升级、技术自主可控紧密相关。

国内行业现状:中低端竞争激烈 高端依赖进口

我国数控机床企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高端数控机床仍然依赖进口。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机床行业在低端产品领域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在中端产品领域,国内企业面临与合资企业的竞争。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长期被海外垄断,2023年国产化率约为6%。

多方面因素驱动行业增长

新兴产业驱动:3D打印、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的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于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随着这些新兴产业在近年迅速发展,它们正成为数控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

自主可控驱动:2022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高端制造顶层设计、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三方面深化赋能工业母机产业,涉及工业母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等多个环节。(2025年2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发文强调,资本市场需加大对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周期复苏:工业母机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融合,催生智能数控系统、远程运维等新场景,提升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同时下游汽车、3C电子、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设备更新需求释放,带动机床行业进入景气周期。

机床上中下游较为清晰,包括上游基础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商、中游机床制造商和下游终端用户。在机床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为73.9%,其次是人工、折旧与其他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11.9%、7.9%和6.4%。

短期更受机器人资金影响

机器人本体环节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大批量生产。作为制造机器人的关键设备,工业母机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批量化生产降本的核心,其工艺迭代升级对于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至关重要。从人形机器人的整机成本分析,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电机、丝杠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这些与工业母机的核心零部件高度重合。

广东博众分析总结:

工业母机作为制造机器人的机器,核心零部件也高度重叠,短期受到人形机器人板块资金的关注,对股价有所影响。中长期看,跟踪的行业头部几家公司的业绩及订单情况,在更新需求和自主可控的推动下,工业母机或处于周期复苏的过程中。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