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和讯首页
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首页
简史
人物列传
大事记
高端访谈
图说30年
专家顾问团
民间人物
草根自传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企业改革和农村公社解体使传统的企业自保和人民公社合作医疗体制失去了基础。在随之开始的城市体制改革中,1985年城市卫生机构改革,总体上希望改变政府办医院的状态,“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并实行内部奖励机制。时至今日,医改已20多年,站在这一节点上回顾历史,需要更大的耐心、智慧和勇气,去反思问题,找到良方。
[详细]
改革简史四格漫画之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主要历程
拓印
《武汉晚报》2008年3月10日报道医疗改革
网友留言
更多>>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有人联系我,请用和讯通通知我
注册
全部评论
【改革背景】医疗服务供不应求 居民医疗费用快速上升
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医疗机构创收动力趋强,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筹资不足,政府卫生投入比重下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日渐显现。
[详细]
[评论]
[医改元年]
1985年为医改元年:给政策不给钱
[核心内容]
医疗机构放权让利 扩大自主权改革
【争议解读】医疗卫生领域成绩斐然 供给增长相对缓慢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领域成绩斐然,但对比1982年、1992年和2005年这三年供给和需求情况,可以看出,供给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就2005年相对1982年来说,2005年全国卫生机构数量同比增长58%、医生增长49%、病床增长47%,而卫生总费用却增长了48倍,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长了118倍。
[详细]
[评论]
人民公社合作医疗体制失去基础 城市卫生机构开始改革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
【媒体评论】投入分配不公 公立医院里呈现商业化倾向
《人民日报》:医改千万不能迷失方向
我国的医疗体制与西方完全不同,"看病难"的主要根源是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等,无论是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引进民间资本,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患者有其医”,这个方向不能迷失,这个目标不能偏离。
《南方都市报》:医改“去市场论”存偏差医疗福利应更公平分配
医疗福利制度改革是引起人们对医疗改革普遍不满的最重要原因,而它显然与"市场化"无关。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如存在问题的话,首先是政府的医疗福利投入过低,或者更重要的是,这笔投入分配不公,其次是公立医院里呈现商业化倾向。
《中国经济时报》:医改怨声载道别拿市场当替罪羊
“市场化”或许并不适合中国的医疗改革,但据此将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市场,却有失公允。医改的前提,是要分清楚,哪些事该政府做,哪些事该交给市场。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并不意味着"市场"是一切过错的替罪羊。
[详细]
[评论]
下期预报
公立医院PK私立医院
系列回顾
人物列传
改革简史
图说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