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专访 | “被光抓走的”王珞丹:逃离“舒适区”的矛盾体

2019-12-13 22:38:14 和讯名家 

  清亮的眼眸,带着一点点倔强的神情,略宽的眼间距带来了辨识度,笑起来的时候薄薄嘴唇往上弯出两个弧度,纤瘦身形保持着常年运动的痕迹,少女感强烈,声线清甜,但是当她站起来的时候,又因为1米69的身高自带气场,涂上红唇会有点冷艳的味道。

  她是王珞丹。

  一天7个采访,下午三四点,她忙到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偶尔被问到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会说着说着突然间爆发出无厘头大笑,会转头问工作人员“我今年其实算大量工作对吧”,也会给出让访问者陷入沉思的回答,在椅子里微微蜷缩起修长的四肢,莫名让人联想到猫咪。

  光照进她不同性格切面时,会折射出相反的色泽,一如外在同时存在的气场与少女感的矛盾。“太阳水瓶上升天秤月亮摩羯”的组合,一如占星学中的判定:精灵古怪,不受世俗束缚,思维天马行空,时常陷于纠结。在这场时长超过预期的对话中,她聊了爱情,女演员,生活,电影,表演还有自己。

  “被光抓走的”王珞丹

  “从一开始接到剧本,我就完全被这个故事所吸引,它一共有四条线。角色层次很有意思,脑洞很大,可以把人物推向极致……我这条线特别像一个公路片,她一直在路上寻找老公,找寻自己心中的答案,然后最终是找寻到自我,跟自我完成对话与和解。”这是王珞丹给出的接下《被光抓走的人》的理由。

  于12月13日上映的新片《被光抓走的人》,有一个听起来相当有趣的高概念设定,实际上却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某天,从天而降一道白光,有爱的人双双消失,被留下的人被盖章认证“没有爱”,因此产生了诸多尴尬:妻子发现丈夫消失了,情侣或夫妻发现彼此被双双留下。不过将其归类为“爱情片”并不完全准确,它试图以此为切口,探讨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没有完美的剧本,不是被命运眷顾过的人。……虽然黑夜还漫长,带不走你眼里我的光,爱总在背光里,最明亮。”这是电影主题曲《背光》中的歌词,这首歌由金牌制作人葛大为作词,钱雷作曲,杨宗纬献唱。沙哑声线一起,便生出千帆历尽后的无限深情与感慨。

  而王珞丹所要扮演的“李楠”和名字一样“难”,被她形容为外表波澜不惊,却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内心非常要强的一个女人,“我的角色色彩不是炙热的红色,是灰色的。”

  这也是为《老炮儿》《痞子戏子厨子》担任过编剧的董润年,第一部转型导演的作品,也是黄渤发起的HB+U新导演计划第一部投拍的作品,由黄渤本人主演。目前点映口碑大都提到了其剧本扎实的优点,幽默、现实、且引发思考,一场酒桌戏令人惊艳,展示出了创作者游刃有余的掌控力。

  在王珞丹看来,和董润年对角色的认知达到了默契和一致:“他完全不像是第一次当导演,因为剧本是他写的,他对于每个人物都特别的清楚,他会特别希望人物的外在和表面是平静的,内心其实是很有力量的,有一些细节他都会提醒我。”

  而习惯性被认为“幽默”的黄渤,在她看来是一个极其敬业专业的演员,很有生活质感,因为“大家都说他戏好,其实演戏最终要靠的还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回到李楠这个人物身上,每个演员都有自己进入角色的方式。有的人会穿上人物的衣服,有的人会反复研读剧本,到当事人职业地点体验人物生活。而王珞丹每次接到剧本之后,会做的第一件事是放空。

  “首先拿到这个很喜欢的剧本,我会坐在一个舒服的沙发上,我要把她想清楚,她的成长、她的为人处世、她穿衣服是什么样的风格,她走路是什么样子,我都会想清楚。第一天,我觉得她可能是这样子的一个人,但基于慢慢深入了解之后,两周之后我可能会打消一切对她的认知。然后我会百度知乎,因为别人的生活也会给你很多素材,然后我会想想,如果不是我来演这个角色,会怎么演?”

  至少“有50个问题需要想清楚”,在不断磨合的拍摄过程当中,她会先演绎出既有认知中人物的各种反应和状态,然后导演董润年会表示:“好来吧,再来一个 Freestyle。”他们再一起抓取、挑选最属于这个角色的状态。李楠正好代表了当下的一类独立女性,她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老公,没有孩子,面临婚姻危机,需要斗小三小四小五,“她非常有代表性。这道光是检验爱的标准吗?其实这道光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

  因为这是一个和爱情有关的故事,所以理所当然地聊到了爱情,以及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己被那道白光留下,该怎么办。

  “啊,爱情!”王珞丹用夸张的咏叹调念出这个有魔力的单词,恍如《恋爱的犀牛》女主角附身。

  她略略思索了一会,然后说,爱情应当是锦上添花。小时候会期待生离死别的爱情,但后来发现生活是“大部分的平淡和偶尔的惊喜”。那么,应当倾向于柴米油盐吗?她断然否定:“当然不是!一定要有趣的。”

  “如果突然出现一个人,我也很喜欢的,他说你不要再演戏了,那就去死吧。”她开玩笑道。然后补充,“如果没办法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就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然后看看会不会有交织。”

  “如果两个人都被留下,那还挺好的,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可以去发现,为什么我们被留下了。”另一种情况是独自被留下。“我觉得特别残忍,那我可能就会像李楠一样,一直去寻找对方,就像迅姐在《苏州河》里面一样,‘马达你会一直找我吗,会找到死吗?你骗人。’”

  矛盾体

  “一个不太会表达情感的人,却选择了一个表达情感的职业。但我也庆幸,过往的选择,走过的路,才让我成为今天的我。我在我的职业里表着我在生活里不善于表的情。”王珞丹在知乎“30岁左右的人,来谈谈你犯了哪些错误”问题下写道,这也是她多个知乎回答里最高赞的一条,以9500点赞数位列第一。类似的矛盾始终伴随着她。

  “我自己觉得自己是挺矛盾的。”王珞丹承认道。她身上存在着诸多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的矛盾:他人眼中的“勇敢”与自己眼中的“不勇敢”,他人眼中的“聪慧”与自己眼中的“稍微封闭”,他人眼中的演员形象与自己试图挑战的“形象”,他人眼中的“女神”与自己眼中的“疯癫”、不认为自己“很美”。但换个角度来看,拉扯和张力带来了足够丰富的生命体验,而这或许是成为好演员的必备条件。

  从25岁开始,她就主动拒绝同类型“小妞”角色,但还是因为形象原因总是接到这类剧本。她想尝试农村戏,想尝试完全不一样的角色。她也并不担心年龄,因为“漫长的人生长河里,你要当一辈子的演员,大众对你和这张脸的固有认知,你是需要很多年的生活阅历才能洗掉的。年龄困境不仅是女演员要面对的,也是男演员要面对的。”

  身边的直男朋友有不少都把王珞丹奉为女神。因为她“不仅好看,滑板玩儿得好,而且感觉是个有意思有想法的女孩,有种特别的气质,和别的女明星感觉都不一样”,而经她演绎过的角色又一个比一个惹人喜爱:痴情的米莱,莽撞可爱的钱小样,神秘而风情的苏米,如同盛夏阳光般明亮、敢爱敢恨的伊谷夏。这些经典人物的影子似乎已经和她本人形象重叠在了一起。她们身上似乎有一个共同特点:为爱飞蛾扑火,悬崖上纵身一跃。

  她自己却亲自否认了这一点。“我和她们都不像,我自己的认知里我好像没有那么勇敢,这是我推崇喜欢的女性样子,所以才总是选择这些勇敢的角色。”

  不勇敢吗?在旁人看来并非如此。热爱极限运动的人,骨子里多少写着无畏。VICE团队出品的青年文化纪录片《我们的浪潮》中,一个街头滑板人说:“如果一个滑手没受过伤,那他不是滑手而是一个POSER。”王珞丹显然不属于后者。33岁开始玩滑板,今年和王一博他们一起参加《极限青春》,受伤成了家常便饭。

  接触过王珞丹的人形容她“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聊天能够给出惊喜的反馈”,但她却直言自己是一个“不擅长social,相对而言稍微封闭的人”。她提到自己有一个演员朋友,从来不做宣传,觉得“那也很厉害。如果演员只用演好戏,不用做宣传,特喜欢这样子”。

  “你现在有问题问我,我们一问一答,我们再展开。要是突然这一桌坐了好几个陌生人,就‘hello’然后也不知道该怎么样聊下去。这可能是我的一个未来需要解决的bug,但我一个好朋友说你就做你自己就好了。”

  潮水来来去去,站在岛屿中央的王珞丹只是自顾自玩沙。被问及对“女神”称号的看法时,她冷幽默了一下:“神坛很冷啊。”而她也并不沉溺于自恋。

  翻开微博相册,自拍很少,黑白照、对路边偶遇事物的记录很多,自拍也多是奇奇怪怪出人意料的表情角度。她承认,有时候会拒绝一个剧本,原因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看,角色需要一个比我更美的女演员站在那里”。

  13日,《被光抓走的人》正式上映,宛如一场“大型爱情拷问仪式”,应当如何看待爱情,有多少观众会被光抓走?又有多少人会被光留下?

  职业生活家:逃离乏味

  “每年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拍戏,其余的时间我都在生活。”而拍戏也是,在王珞丹看来,人的一生就像一部电影,作为演员,可以经历很多部电影,很多人生,拓展生命的宽度,“可以暂时逃离生活的乏味”,除非特别有感觉的角色她才会去接。接戏的标准是能否打开自己的认知领域的壁垒:抒发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或是打开了对时代认知的窗口。

  从北影毕业,很快手握多部爆款经典剧,到拿下金鸡奖最佳女配,荧屏到大银幕一路顺风顺水,观众缘颇好,大概是王珞丹“佛系”慢节奏的原因。她大概是唯一一个把拍戏叫“上班”的女明星,也是唯一一个称自己“动如哈士奇”的女明星。

  不拍戏的时候,她会去红砖美术馆看展,滑雪或者玩儿滑板,会自己拖着滑板去买菜煲汤,弹琴唱歌,拼拼乐高。还有“在抖音上录沙雕小视频,锁住自己看。文艺只是大家对审美的一种表达而已,我可以文艺,也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有质感,”她表示自己一直想开吃播,喜欢录那些“搞怪搞笑的不高大上的小视频”。因为这样会让自己感觉开心。

  睽违银幕许久之后,《被光抓走的人》成为她近两年来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在拍《急诊科医生》前,她十个月都没有拍戏。影视寒冬或春天,于她感觉区别都不大。邀约一直不断,她却选择休息了近两年,并不感到压力或者焦虑。她说,这是必须的一段“休息时间”,而后投入工作,能量耗尽,再次充电或休息。大IP的邀请,但是不喜欢,不开心,也不行。

  成为建筑访谈短视频节目《丹行道》制片人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因为“对人感兴趣,对生活的空间感兴趣,建筑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要做这件事,那么“立即开始一鼓作气地准备,第二三天开始采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没有预想之中的“明星尬聊”,而是基于大量前期准备后的深入交流。在节目里,王珞丹以女性视角独有的敏锐采访发问,比如向建筑师青山周平提出了他自己都没想到的“生活在里面没法舒服化妆”的问题,“这对于女性来说,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名建筑师表示“今年十几次采访,终于听到了一个极其牛逼的问题”。

  不追求曝光量是可行的吗?生活和工作的天秤两端,能够达到平衡并告别焦虑吗?不断自我沉淀丰富积累之后,每次出现后面貌会不一样吗,对人物角色都会是不一样的理解吗?面前人坚定的眼神似乎是在讲述,这是可行的。从接戏到爱情观到生活理念,都是这四个字,“逃离乏味”。

  “生活一定是最重要的。生活一定会帮你打开更多的可能性。”她说,导演说“CUT”的那一刻能够让她无比的快乐。而此时此刻,能够带给她快乐的,成为她今天“信念支撑”的便是吃。她站起身来笑:“啊,吃饭去了。”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