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大绿金院院长王遥:国际ESG评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市场可持续资金流入

2022-03-03 22:25:1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陈旭

3月2日,在邮储银行绿色金融论坛暨“STOXX邮银ESG指数”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发表主题演讲,认为在新兴资本市场规模日趋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国际标准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级体系的局域性失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的扩张节奏。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估计,目前用于可持续发展投资的资金已达1.2万亿至1.3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报告,2020年初至今,全球外资净流入新兴市场的规模为1665亿美元,其中股市净流入166亿美元。王遥认为,国际ESG评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市场可持续资金流入。

她说,如何在保持原有国际性指标公信力的基础上,细化并区分评价主体优劣性,将成为伴随新兴市场蓬勃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图片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官网

王遥举例分析,2019年MSCI对中国442家上市公司评级结果显示,中国企业ESG得分集中在B级及以下(B及CCC两档),占比高达84.84%(375家)。同样被冠以较低评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信用品质难以被有效区分,投资者与利益相关方在甄别发展中国家标的物价值时存在显著壁垒。

王遥进一步分析,在环境(E)方面,不同于全球ESG投资和指标更多关注企业的气候责任行为,国内现行指标还重点关注衡量企业的绿色转型、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表现的指标。

在社会(S)方面,因各国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需求和企业责任的体现不尽相同。国际ESG评价体系在社会维度集中于社区责任等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中国特色指标体系侧重探查企业如慈善、扶贫或乡村振兴、灾害救助等行为。

在公司治理(G)方面,国际市场以市场选择为主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和目的之一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绩效。欧美企业运营体系下构建的国际通用指标更追求利润最大化。

中国特色化企业体系中,国有企业是中国特有的政策执行载体,是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和维持市场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更多地体现企业行政特点和稳定市场的设置。

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在现场发言表示,随着ESG投资快速发展,如何构建既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又体现中国发展特色的客观、量化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引导ESG投资,助推绿色发展,成为国内各家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次论坛上,邮储银行联合德意志交易所发布了“STOXX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股ESG指数”。指数立足于投资应用,从“STOXX中国A股900指数”中选取一篮子成分股,构建量化模型和风控模型,以优化成分股的ESG分数为目标,以控制成分股的波动率为约束条件,采用行业权重中心化方法,同时综合考虑股票的换手率、流动性等指标来确定成分股的权重。

记者了解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STOXX邮银ESG指数”的数据供应方。截至2021年底,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建立的ESG数据库囊括了2019年-2021年全A股和债券ESG数据、沪深300近9年的环境数据、中证800近5年的ESG数据、沪深港通近两年全部样本公司及188家科创板企业ESG数据,样本数量达到8100余家。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