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做好准备 守护一方平安(奋斗者正青春)

2022-07-27 09:59:38 和讯  人民日报

“马上集合,赶赴民和路!”

一阵急促的警铃划破傍晚的宁静,青海省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东川大队东新路消防救援站的食堂里,张星华和战友们放下碗筷、拔腿就跑。伴着警笛声,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集合完毕,消防车呼啸而出,只留下桌上的饭菜还冒着热气……

说不上这是第几次出发了,对于东新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张星华来说,这已成为日常。“幸好今天火情发现及时,零星的明火很快就扑灭了。”结束任务的他,换上一身蓝色训练服,衬着古铜色的皮肤,显得精干又结实。2006年,带着军营梦,这名来自山东德州的小伙光荣加入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成为一名消防员。“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手握钢枪、保家卫国的军人,如今我手中的水枪也能守护一方平安。”他爽朗的笑容里透着豪气,“如果时光回到16年前,我还会选择这份光荣的职业。”

确实,张星华是打心底里热爱消防员这个职业的,一次次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1年冬,西宁市城东区德令哈路一处工地上的施工竖井发生渗水塌方。接到任务后,张星华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竖井25米深,下面漆黑一片,塌方情况怎么样、氧气是否充足、有没有积水?上面的人都不清楚。来不及犹豫,作为抢险救援班班长,张星华拿上照明灯、多功能工兵铲,背着移动供氧源,在钢丝和保护绳的牵吊下,下沉救援。一米、两米、三米……逼仄的竖井中,张星华心跳得越来越厉害。“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当时我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把人救上来!”冒着二次塌方的危险,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挖掘,他们终于救出被困者。而此时,张星华已浑身是泥、满脸是伤地躺在地上,没有一丝力气。

张星华所在的东新路消防救援站地处西宁市城东区,管辖着高楼林立、地下室密布的9.8平方公里区域,还需要定期检查所属的36家重点消防单位。除了出警,消防员更需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突发事故,这离不开大量的训练。

“就拿最常见的火灾救援来说,背着70斤左右的装备进入火场,消防员需要在陌生且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方向感,并在压缩空气呼吸机能够维持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还要抵抗灼热,堵截火势……每次进入火场前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说起危险,张星华语气平淡,但听的人惊心动魄,“只有加强训练,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突发情况,实现科学救援。”

从100米负重跑、60米肩梯跑、绳索攀爬,到快速初战控火、枪炮协同灭火、楼层火灾救人、车辆事故救援等,艰苦重复的训练磨炼了张星华坚韧顽强的意志,也让他在20多次全国、省级、市级比武竞赛中崭露头角,并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授予“全国执勤训练标兵”称号。

“4·14”玉树抗震救灾、“4·9”西宁纺织品大楼火灾、“1·13”西宁市南大街路面坍塌……工作以来,张星华平均每月出警七八次、共抢救人员200余人次。对于远在1800余公里外的张星华父母来说,这位家里的“老幺”虽已长大成人,却比小时候更让他们担心。提起父母时,这位钢铁硬汉的眼角湿润了,“虽然不能陪在他们身边,但对我来说,刻苦训练、磨砺本领也是一种尽孝,因为我们守护的是千千万万的父母……”

■记者手记

无悔青春 热血铸就

警铃响起,他们迅速披上橙色战甲,踏上红色战车,冲向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现场。大火熊熊燃起时,消防员义无反顾地冲向浓烟与烈焰,无愧“最美逆行者”的称号。

生死一线的经历并非人人都有,而消防员的职业生涯总是与危险相伴。张星华与同事们出入熊熊火海,奔波在救灾现场,守护着一方平安,展现出新时代消防人的担当与奉献。“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平安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离不开许许多多消防战士的用心守护。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