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安生物(6955.HK)2022全年销售收入5.16亿元,不够“性感”却会“过日子”?

2023-03-28 08:44:47 格隆汇 

生物医药行业仍处于残酷的出清阶段。

曾为未盈利医药企业打开“掘金”大门的18A生物医药板块,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经历了高潮与低谷,有人踩准鼓点跻身Biopharma,有人卖身、停产只为活下去。

整个2022年,成功在18A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寥寥,博安生物-B(6955.HK)是其中之一。

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Biotech,无论是在创新药黄金时代,还是在当前的行业冰河期,对外一贯保持着低调务实的风格,其于3月27日晚间发布的首份年度业绩公告,再次强化了这一印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5%;研发成本为4亿人民币,在研管线获得多项进展。

不同于过往18A比拼管线规模、研发投入,博安生物正在以“增收、增效”的姿态应对行业低谷。

国内Biotech商业化竞备赛开启

中国的Biotech公司始于2010年前后,2015年药审改革后,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之下,海外生物科技人才大规模回流创业,中国Biotech自此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一大批Biotech企业发展至今,已有部分企业迎来商业化产品,开启自我造血,但更多的却是在经历一轮行业周期后,依旧没有商业化产品,在“找钱-烧钱”的循环中挣扎。

博安生物在这股Biotech浪潮中成长起来。近两年推动两款产品上市:2021年4月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2022年11月博优倍(地舒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二者均为重磅产品的Biosimilar。

不过,面对数十亿市场的同时,Biosimilar也面临着与原研和其他类似药的激烈竞争,因此开发速度和商业化能力至关重要。博安生物已通过两款商业化产品印证了这一点:博优诺作为国内第三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面对着齐鲁、信达、恒瑞等高端玩家的竞争,但在上市首个完整年依旧卖出超过5亿人民币;而博优倍则用速度赢下更好的市场环境,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其商业化值得期待。

凭借已商业化的产品,博安生物已建立起广泛的商业化网络和成熟的商业化能力,截至目前,其广泛的分销网络已覆盖全国1300余家医院和终端销售机构。此外,博安生物也总在适当的时候找来“友军”,例如在博优诺上市后找到阿斯利康,授权后者在多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县域地区独家推广博优诺,在博优倍上市后快速与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正大青岛达成相关商业化授权。

投入产出比揭示强大开发效率

如果说商业化是“开源”,那么提升研发效率便是一种“节流”。博安生物2022年的研发费用为4亿人民币,梳理公司2022年至今的研发进展,可以说这笔研发费用被用出了相当高的性价比,报告期内,博安生物多个研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且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于全球拥有25项已授权专利。

其中,博安生物实现1款产品(博优倍)获批上市,推动3款Biosimilar临近商业化:已处于上市审评阶段的BA1102(安加维生物类似药)、处于3期临床的BA9101(艾力雅生物类似药)和BA5101(度易达生物类似药),进度均处于前列,其中BA5101是全球首个进入3期临床的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

创新抗体方面,博安推动5款创新抗体进入临床,包括:非IL-2阻断型抗CD25抗体BA1106、抗IL-4Rα单抗BA2101、靶向Claudin18.2的ADCC增强型单抗BA1105、抗PD-L1/TGF-β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BA1201以及靶向Claudin18.2的ADC药物注射用BA1301。

从管线布局上看,博安生物的产品策略相当明确:创新抗体+生物类似药的产品组合均为自主开发,既为公司短期的商业化提供明确路径,也为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在创新抗体的开发上,博安生物兼顾“创新价值”与“商业能见度”,在构建具有差异化特色的产品组合的同时,加快研发速度以获取先发优势。

明确的产品策略,叠加高效的研发效率,让博安生物得以通过快速、高效的运作,将Biosimilar的快速落地经验复制到更多早期的创新抗体管线。

当Biotech回归现实

在前两年资本竞相涌入医药赛道的时候,将Biosimilar作为“垫脚石”的Biotech,往往被诟病为“缺乏想象空间”,而如今,市场的关注点从此前的研发潜力转移到自我造血能力,即如何快速渡过临床阶段、如何最大化商业价值。

像博安生物这样的“稳健型”Biotech,在创新药泡沫时代确实不够“性感”,但在资本熄火的严峻现实下,其却以务实的打法巩固修炼自身的优势与护城河,以明确的路径发展壮大。结合博安生物当前的管线进度及商业化成绩,预计随着更多Biosimilar步入商业化,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反哺并推动创新抗体的开发及上市,助力其全球战略的大步向前。

从二级市场上看,投资人也从追求规模和市值,转而更多地关注花钱和赚钱的效率。时代变了,故事再“性感”的Biotech也得回归现实,掰着指头“过日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创新药企不能再只沉溺于在研产品规划的“乌托邦”里,何时落地、合适靠卖药(而非靠卖权益)赚钱,才是正经事。

18A创新药企们,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