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归宿何处之谜

2023-04-03 07:09:54 金陵晚报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便成了家喻户晓的爱国女子。然其归宿何处?至今还是一个谜!

“栖霞”说

《桃花扇》是孔尚任历经十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的,距《桃花扇》本事发生的年代不过四五十年。孔尚任在创作过程中,曾游历了《桃花扇》本事发生的江宁(今南京)、扬州等地,特别是曾到栖霞山白云庵拜访了明朝遗老张瑶星道士。因而他在《桃花扇》中所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桃花扇》“就是明末南京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可见,剧中的人和事基本上是真实的。

话说剧中写清军攻下南京城(今南京老城区)后,李香君避乱于栖霞山。当侯朝宗从狱中逃出来寻李香君时,张瑶星道士怒斥道:“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于是李香君断然与侯朝宗决裂,遂在葆贞庵为尼。

《桃花扇》“试一出·先声”中还有署名张道士的《满庭芳》一首:“公子侯生,秣陵侨寓,恰偕南国佳人,谗言暗害,鸾凤一宵分。又值天翻地覆,据江淮藩镇纷纭。立昏主,征歌选舞,党祸起奸臣。良缘难再续,楼头激烈,狱底沉沦,却赖苏翁柳老,解救殷勤,半夜君逃相走,望烟波谁吊忠魂?桃花扇,斋坛揉碎,我与指迷津。”它概括了《桃花扇》的全部情节。按张道士即剧中人张薇,字瑶星,上元县(今南京东北部市区)人,明末任锦衣卫千户官,明亡隐居栖霞山中,孔尚任游历已改名江宁的南京时,曾到栖霞山白云庵拜访过他,并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晚秋作有《白云庵访张瑶星道士》:“淙淙历冷泉,乱石路频转。久之见白云,云中吠黄犬。篱门呼始开,此时主人膳。我入拜其床,倒屣意颇善。著书充屋梁,欲读从何展。数语发精微,所得已不浅。先生忧世肠,意不在经典。埋名深山巅,穷饿极淹蹇。每夜哭风雷,鬼出神为显。说向有心人,涕泪胡能免。”孔之友人黄仙裳评此诗云:“白云心事,一一写出,是一篇遗民传。”至于张道士斥侯方域、李香君“花月情根”之事,是否乃其“白云心事”之自况,已无从考证。

李香君后来如何?《桃花扇》里没有续笔,只说她生前常替施主们作宝幡。

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到栖霞山寻访李香君的遗迹,居士融通告诉我,李香君生前常在山间的桃花涧浣纱,死后就葬在山丘上。后人在此建有桃花扇亭,以示纪念。

“苏州”说

李香君归宿的另一说是,南明弘光朝,香君被选入宫中为歌伎,其时她作有《在南都后宫私寄侯公子书》:“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日与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方冀重来崔护,人面相逢前度刘郎,天台再到。而乃音乖黄犬,卜残灯畔金钱;信杳青鸾,盼断天边明月。已焉哉!悲莫悲于生别离。妾之处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终日以眼泪洗面’而已,比闻燕京戒严,君后下殿。龙友偶来过访,妾探询音耗,渠惟望北涕零,哽无一语。呜呼!花残月缺,望夫方深化石之嗟;地坼天崩,神州忽抱陆沉之痛,由甲申迄乙酉,此数月中,烽烟蔽日,鼙鼓震空。南都君臣,遭此奇变,意必存包胥哭楚之心,子房复韩之志,卧薪尝胆,敌忾同仇。不谓正位以后,马入阁,阮巡江。虎狼杂进,猫鼠同眠,翻三朝之旧案,党祸重兴;投一网于诸贤,蔓抄殆遍。而妾以却奁夙恨,几蹈非灾,所幸龙友一力斡旋,方免提钦勘问。然犹逼充乐部,供奉掖庭。奏新声于玉树,春风歌燕子之笺,叶雅调于红牙,夜月谱春灯之曲,嗟嗟!天子无愁,相臣有变,此妾言之而伤心,公子闻之而疾首者也!虽然,我躬不阅,遑恤其他。睹星河之耿耿,永巷如年听钟鼓之迟迟,良宵未曙,花真独活,何时再斗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乃有苏髯幼弟,柳老疏宗,同为菊部之俦,共隶梨园之队。哀妾无告,悯妾可怜,愿传红叶之书,慨作黄衫之客。噫!‘佳人虽属沙吒利,义士今逢古押衙’,患难知己,妾真感激涕零矣。远望中州,神飞左右。未裁素纸,若有千言;及拂红笺,竟无一字。回转柔肠,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并玉玦金钿各一。吁,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妾之志固如玉玦,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钿否也?宏(弘)光元年二月,香君手缄。”

但陈维崧的《妇人集》和余澹心的《板桥杂记》,皆不言李香君入宫事,不知此《书》毕出香君之手,抑或好事者捉刀也。

又据传说,李香君入宫后不久,清军南下,南京城陷落,香君逃出宫阙,随难民去往苏州,依原秦淮名伎卞玉京为生,清顺治癸巳(1653)卒,年仅28岁。然余澹心《板桥杂记》在谈到卞玉京在苏州的“行状”时云:“后归吴,依良医郑保御,筑别馆以居,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刺舌血书《法华经》以报保御,又十余年而卒,葬于惠山祗陀庵锦树林。”但对李香君之依其为生,不著一字。

“商丘”说

还有一说,李香君后来辗转到了河南依侯朝宗。此说源于顾彩的《南桃花扇》。对此,孔尚任婉言评说:“顾子天石(即顾彩),读予《桃花扇》,引而申之,改为《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其词华精警,追步临川。虽补予之不逮,未免形予伧父(伧父典出陆机与弟云书:‘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伧父,即指左思),予敢不避席乎。”此后,团圆说愈说愈奇,有的说,李香君在南京与侯朝宗成婚后,在南京生活了四年,同返商丘,在壮悔堂住了一年,后搬到李姬园住了七年,红颜薄命,比侯早死两年。死后未能同穴。坟墓相距三里。在侯氏家谱中,有无名墓一座,就是李香君墓。侯朝宗曾为李香君立过墓碑,碑文是:“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更有媒体报道:“李香君隐姓埋名,跟随侯朝宗回到商丘老家,并生下一子,现在后人近两百人,这对才子佳人另有一番沉痛屈辱和断肠的悲痛。”因为证据不足,传言者即以“李香君遗留下来的:“只准口传,不准入家谱”之言以蔽之。

笔者认为,李香君归宿“团圆说”即“商丘说”如果成立,这将是对《桃花扇》主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颠覆,从而也有损于《桃花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对待此说必须慎之慎之,切不可以“齐东野语”(确切地说为“豫东野语”)而乱了视听。严中

(责任编辑:贺翀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