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磴口县“借光治沙”让沙害变沙金

2023-09-26 04:36:5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坚持治沙和致富相结合,推进产业治沙,实现“沙害”变“沙金”、“沙窝”变“金窝”,这是磴口县七十余年治沙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经验,被称为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正式启动。今年活动主题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活动的采访团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揭秘全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磴口县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如何实现产业治沙,让沙害变成沙金。

实施“光伏+生态治理”项目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临鄂尔多斯(600295)高原、南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部是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全县国土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2840平方公里,占该县国土总面积的77%,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

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一望无际的沙漠被披上了一层巨大的光伏“铠甲”,蔚为壮观。光伏板的下面,除了一条条电缆,还有一丛丛像青草一样的植物随风摇摆,为光秃的沙漠增添不少绿意。

“磴口县从2012年开始实施光伏治沙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从2020年开始创新发展了光伏加生态治理的新模式。”磴口县发改委主任汪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实现光伏产业和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

汪军进一步表示,磴口县在光伏发电企业编制项目可研报告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把发电和生态治理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同步实施。“可研报告中的生态治理方案如果达不到相关要求,光伏发电项目一律不允许申报。”

“同时,为了给生态治理和机械化作业留下充足的空间,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光伏板的前沿要求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能低于1.8米,光伏阵列前后的距离要求控制在12米以上,这样就达到了板间作物正常生长与光伏发电互不影响的效果。”汪军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光伏板之间预留空地上,已经栽植了具有产业优势的抗旱节水沙生灌木、中药材,包括肉苁蓉、四翅滨藜、柠条等。

光伏板上可以发电,板下可以种植作物,经测算,光伏运行周期内年发电小时数1800小时以上,收益率大于8%,而板下种植的梭梭接种肉苁蓉或者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亩均效益能达到1200元以上。

“这种模式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能得到保障,因此企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很高。”汪军介绍。

重点发展有机牧草种植

乌兰布和,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人们印象中的“不毛之地”。然而,记者站在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看到的不是漫天黄沙,而是绿意葱茏和无数条滴灌管道。

磴口县是黄河“几字湾”攻坚战、沙漠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其中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位于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该工程治理总面积7万亩,建设期为2018年~2020年,管护3年。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局长王志国介绍,防沙林场境内实施稻草等压沙造林4万亩,通过对原有沙丘平整后进行稻草压沙,完成稻草固沙后种植梭梭等灌木。同时修建各级作业道路170公里,项目区灌溉水源从奈伦湖取水,配套输水主管道37公里、各级蓄水池32座。

与此同时,磴口县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工程,有90余家企业进驻投资。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磴口县区位优势很特殊,距离黄河近,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加上周围无开发,不存在其他污染,所以成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000061)的得天独厚的天然区域。

“这几年,我们在推进产业治沙的过程中,重点发展了有机牧草的种植,包括大家都知道的苜蓿。距离这里50公里远的地方,就有一个20多万亩的牧草种植基地。”韩应联向记者表示,结合牧草种植,当地发展了有机循环养牛,将牛粪转化为有机肥,产出的牛奶也就变成了有机奶。

记者注意到,根据巴彦淖尔日报报道,2023年,磴口县计划种植优质牧草56万亩,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奶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77万亩,区域自给率达到90%以上,优质饲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到70%以上。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