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和讯首页 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前言】
  1978年以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1978年11月底的一个夜晚,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下“生死状”,在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由此载入史册。
  近年来,一些人对小岗村的大包干做法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主要依据是小岗村虽然依靠大包干跨过了“温饱线”,但却没有踏进“致富门”。无论怎样,小岗村代表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小岗村及其所创造的大包干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确定无疑的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符号和象征。[评论]

小岗村民秘密协议 迈出“包干到户”第一步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18户户主
  1978年12月,“十八户”的当家人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摁下了生死手印,分田到户。在摁满手印的“秘密协议”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万一走漏风声,队干部为此蹲班房,全队社员共同负责把他们的小孩抚养到18周岁…[详细][评论]
背景 三靠村:吃粮靠返销 用钱靠救济 生产靠贷款 
暗流 真理标准打破思想僵化 经济改革暗流涌动 
密会 生产队队长严俊昌召集18户户主秘密商讨
契约摁下生死手印 分田到户
巨变包干到户见成效 第二年破天荒交公粮还贷款
揭秘 红手印真假之谜:是假的
联产承包获正名 小岗经验传全国
“你们这样干了,我支持你们。”——万里
  在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强力主持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详细][评论]
放行 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不制止、不宣传、不推广”
支持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支持并亲自抓试点
推广 “大包干”如星星之火 迅速燃遍农村大地
曲折 党报撰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
正名 邓小平再次肯定和支持凤阳小岗大包干
定论 “一号文件”正式肯定承包制 结束包产到户长达30年争论
再探索 第二代小岗人不断寻求新突破
“纪念改革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沈浩
  小岗村以“改革先行者不断寻求新突破”上榜中国十大“名村”。小岗人多年来从没停止过向富裕路的摸索。正如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所说,他们骨子里,是有着一股求变、敢为人先的基因的…[详细][评论]
土地 全村60%土地实现自由流转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
引资 成立“小岗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走上农业股份制产业化道路
民选 小岗村民再次按下红手印 挽留党支部书记沈浩
外援 出台文件支持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多种模式各领风骚
小岗村:通向富裕的摸索
  去参观过河南南街村后,小岗人写下了这样的话:“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小岗的富裕实践屡屡受挫让小岗人困惑,也困惑着像小岗这样的大多数中国农村…[详细][评论]
华西村:摒弃经验管理实行制度管人
  走进华西村,如同走进一幅风景优美、文明富裕的江南现代村镇画。这里不仅因经济发展快、人均收入高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村”,还在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典型经验而引人瞩目…[详细][评论]
南街村:特立独行搞建设
  南街村,豫中大地临颍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却从来没有缺少过争议。1991年,在特定历史大背景下,南街村首次登场,成为官方的典型:一个河南中部的村庄,集体经济没有垮,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掉链子…[详细][评论]
十大改革闯将
上期回顾:周冠五 下期预告:鲁冠球

[小岗村简介]
  1978年以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0月,小岗村包干到户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1980年,小岗村产粮6.95万公斤,1997年增至38万公斤。[详细]

小岗村的昨天与今天
分田到户 插杆为界
小岗新貌
人物语录

——“如果不分开单干,大家都要饿死。”——当年小岗村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

——“‘风正一帆悬’,小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
——“这说明大家都在想办法致富。”——现小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关友江
网友留言 (可匿名)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有人回复我的评论,请用和讯通通知我
注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