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中国已成“急之国”,急功近利,全民浮躁。中国经济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快得令人瞩目,也让身在其中的乘客胆颤心惊。唯GDP主义盛行,一些领域充满“大跃进”思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资源超常规使用,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中国,您是该放慢脚步了。[微博热议]

中国大跃进

城建: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

        凶猛的城市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2005年7月,时任建设部部长的汪光焘披露,全国200多个地级市中,183个城市意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后,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显示,655个城市正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世界”。“一窝蜂”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详细]

大都市

金融中心:30多个城市雄心勃勃要建

        上海、北京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昆明、南宁和乌鲁木齐分别要建“泛亚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中亚区域金融中心”,其余20多个城市,也雄心勃勃提出所在区域的“金融中心”。中国是否需要这么多的金融中心?[详细]

金融中心

高铁:6年跨越发达国家30年历程

        从无到有,中国的高铁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中国速度”的神话,仿佛是整个中国经济的缩影,一度是如此的振奋人心。但在2011年的7月,一系列高铁事故和惨痛的教训却让中国人陷入深思:这样的神话,究竟是被如何制造出来的?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快?[详细]

高铁

填海造地:山东半岛20年填2.2万公顷

        山东半岛20年来的填海造田使海湾面积减少了2.2万公顷,海岸线长度缩短了186公里。在地方政府比拼经济指标和巨大的利润推动下,一系列的问题并不能阻挡地方政府“向海洋要地”的大跃进步伐。海南、广东、辽宁、河北、天津等部分沿海城市填海都不比山东少。[详细]

填海

地铁:中国10年胜过西方100年

        就在高铁大跃进的同时,中国的地铁也步入大跃进式时期。截至2010年,中国已有近30个城市都在着手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涉及地铁线路项目有110多条。但事故频发、规划乱象、亏损困境等问题,给中国的地铁建设带来了诸多隐忧。[详细]

地铁

高速公路:高歌猛进 19公司背债千亿

        在“十五”规划前,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还只有1.63万公里。自2004年国务院通过高速公路网规划,加之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高速路网建设高歌猛进。截至2010年,全国已建成通车7.6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根据各省区市规划,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再通车7.9万公里。[详细]

高速公路

风电:连续5年翻番 已成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473.3万千瓦,成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今,全国建设中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经增加到8个,24个省、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风电场。[详细]

风电

核电:若按目标 中国规模超他国总和

        何祚庥院士表示,如若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2050年达4亿至5亿千瓦,届时中国的核电规模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问题的关键是这一核规划的制定,没有对核安全问题作出充分评估或具体分析。即便是1%的事故发生率,在中国也是不可想象的。[详细]

核电

保障房:5年建3600万套 被批太离谱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房地产界一些人士不以为然。一向以“敢放大炮”著称的京城房地产大佬任志强公开表示,3600万套保障房指标定得太高,太离谱了,根本不可能完成。他甚至将此一指标讥讽为“中国的又一次大跃进”。[详细]

光伏

光伏:电池产量6年暴增达600多倍

        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详细]

保障房
谁的中国速度
谁的中国速度

中国之“快”被异化成牺牲百姓福祉 背离发展初衷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路,将“发展才是硬道理”阐释得淋漓尽致。因为有了发展,GDP才能跃居世界第二,才有了如此多漂亮的城市。这些都是发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发展的一路狂奔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血的教训。[详细] [评论]

郎咸平:中国式超前建设占用大量宝贵社会资源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适当的发展模式”(Properly)。就是说,我们的基础建设千万不能超前,铁路就是这样的基础建设。超前的基础建设占用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而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个资源来创新、创业,让企业创造利润,让老百姓更富裕,做到藏富于民。[详细] [评论]

谁的中国速度

经济高铁上你我都是乘客 成果难享风险却共担

      为达到短期增长目标,长期过度使用资源的做法,不仅严重透支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完全不可持续。更令公众不平的还在于,这种严重过度使用资源的增长方式,成果很难让民众共享,风险却只能让民众同担。在高速飞驰的中国经济列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客。[详细] [评论]

一日千里般的中国速度,到底是谁的速度?

      我们一直认为,是发展总会有牺牲,总会有失误,这是必要的代价。于是我们容忍牺牲环境、容忍低工资,容忍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然而几十年后的我们终于发现,被不断牺牲的“少数派”最终成了多数派,“多数人的利益”却不断坐大成了少数人的利益。[详细] [评论]

停不下来
中国为什么停不下

经济模式“体质”上是速度型 很容易追求最大最亮最辉煌

      中国经济模式“体质”上就是速度型而非速度、质量、效益统一型。如同人的“体质”一样,有人容易过敏,有人容易得高血压。中国经济模式的“体质”是速度型的,或者说在给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模式会下意识地选择速度第一,选择“大跃进”式的发展。[详细] [评论]

GDP崇拜造成官员项目饥渴 经济增长“嗜血带毒”

      公权力本属于群众和社会,官员的命运应该归人民掌握。如今,在GDP至上的官员考核机制下,有些地方官员为了提高GDP产值,为升迁铺路,根本不管这样的发展是否对群众身心健康有害,也不管GDP是“嗜血”还是“带毒”,只要能把GDP做大就行。[详细] [评论]

中国为什么停不下

“大干快上”思维左右主流意识 中国太浮躁

      长期以来,现任的官员往往只顾自己任内的GDP。速度决定了一切,速度等于政绩,速度就是能力,而忽视了过分追求速度所带来的环境、民意、以及安全等隐患。桥梁、高速公路、高层建筑、以至于城市拆迁,都在追求“大干快上”。[详细] [评论]

中国所有发动机已竭尽全力 稍有不慎都可能万劫不复

      现代中国就像一列庞大的货运火车,在顶峰不知何处的长长陡坡上咆哮前行,所有发动机已竭尽全力。它不能慢下来或停下,绝不能踩刹车,哪怕只停留一秒,就会翻滚而下万劫不复。全世界都将被坠毁冲击波震得摇摇欲坠。[详细] [评论]

速度慢下来:快慢绝非“要害”

        中国正跨过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这个坎,如何跳好龙门是关键,增长速度不能反映经济质量。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靠低素质劳动力贴牌生产形成的出口导向,现在这样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必须转到扩大内需上。现在的转型主要是从更深层次上进行体制、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详细]

放慢中国速度

结构稳起来:别再“拄拐杖”

        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加剧投资与消费的突出矛盾。中国的消费力,尤其是居民的消费力逐年走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能不能在“十二五”时期扭转消费下降趋势,初步形成消费主导格局,这既是转变经济方式的成败所在,也是改革的重点所在。[详细]

调结构

体制顺起来:以更大决心推进改革

        目前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恐怕正在于改革的进展不足,形成了某些顽强地不肯退出的既得利益。推进改革势必遇到来自既得利益等种种阻力和障碍。经验表明,改革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转型成败,在此一举。[详细]

改革

欠账补起来:养老等社会保障要跟上

        即使目前中国仍处于缓慢老龄化化时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堪重负,更不可想象它将如何应对未来二三十年的快速老化时期。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建议,国家财政以外汇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国内住房、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欠账问题,或可称为“民生外汇方案”。[详细]

民生欠账

日韩实现由低收入国向高收入国转换

        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从基尼系数来看,阿根廷和马来西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0.45,到90年代末曾一度接近0.5。而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基尼系数为0.36,到90年代末下降为0.31。[详细]

日本

借鉴台湾地区经济飙速时代的经验

        台湾地区经历过上世纪70、80年代的经济狂飙时期,那段岁月中,台湾人曾陷入金钱万能、发展挂帅的迷思中,投机、赌徒心态蔓延社会各阶层。但在90年代初泡沫破裂后,台湾藉文化激荡、社会参与等社会力释出,建立起新的价值观,从而构成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详细]

台北

东南亚和拉美一些国家经济长期徘徊

        专家分析称,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有,错失发展模式转型的时机,没有解决技术创新的问题,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没有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社会分化非常快,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体制变革严重滞后,受到利益集团羁绊。[详细]

马来西亚

从外围经验看,增速减缓并不是坏事

        从日本和韩国发展历程来看,它们都经历过一个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的过程,日本在经历1973年的石油危机,韩国在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高速增长过程基本终结。在这过程中,不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且生产、支出、收入等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详细]

告别急之国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