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2015/03/24 第 006 期
李少君股市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本期嘉宾06期2015年03月24日

李少君

李少君

民生证券研究首席策略研究员、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博士。

主持人

张吉龙:和讯网特稿记者,走访光大、联想等多家国内外顶级公司,参与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活动报道。

股市还有20%以上上涨空间 存三大风险

现在来看,中国股市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历史上看可能中国股市的机遇从来没有这么大过,总体上慢牛的状态不会改变,仍然维持一个慢牛的基调。在具体的点位上,今年有比去年上涨20%以上甚至更高的机会。但股市也存在三大风险因素:随着股票的供给的加大,资金的供给可能会失衡;新三板的加速有可能会给创业板甚至中小板带来一定资金的分流;国际货币政策和军事的冲突所带来的冲击。

李少君: 创业板的增长空间仍在打开

不可否认创业板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总体上看依然是可控的,而且也要关注到估值体系的不同将来在逐渐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这种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空间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的空间仍然是打开的。

李少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影响有限

其实理财产品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理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的体现,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银行的转型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

货币政策进入新常态 简单降息降准成为过去式

在经济“新常态”状况下,货币政策也进入了新常态,即不再简单降息降准,而更加关注实体经济融资的难度和融资利率的高度。

Q

和讯网

各位和讯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中国分析师》节目,本期节目我们请到嘉宾是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李老师,李老师好!

A

李少君

您好!

Q

和讯网

李老师,近期的股市在不断上涨,而且已经刷新了近几年高位,您怎么评价现在股市的状态?

A

李少君

其实从现在来看,我觉得中国股市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从历史上看可能中国股市的机遇从来没有这么大过,原因其实很简单,在过去我们主要经历了以财政资金为主,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发展方式,从现在角度看,无论从资金的规模,杠杆的倍数,还是从资金运用的效率看,实际上这种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经济的需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总理在两会报告上也提出了要做万众创业,作为万众创业实际上给我们股市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在强调盘活存量,盘活存量实际上也给股市带来非常好的机遇。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我们股市面临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历史机遇。

Q

和讯网

您认为现在上涨状态在年内能够持续吗?

A

李少君

从全年情况来看,我们基本观点是慢牛的一个情况,当然市场经常会出现疯牛的状态,但是如果把全年情况拉直的话,也就是从头看到尾,可能有疯牛也会急跌的时候,总体上来看,我们想慢牛的状态不会改变,所以说仍然维持一个慢牛的基调。

Q

和讯网

您觉得在具体的点位上,您觉得今年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点位?

A

李少君

从整个经济的运行,从市场企业估值的修复以及创业的企业上市所带来的成长性机会来看,我们对今年的预期判断是,今年会比去年运行中枢上会有20%甚至更高的机会。

Q

和讯网

在股市里面有利好也有风险,您觉得在年内对股市而言存在哪些利好,存在哪些风险呢?

A

李少君

从利好的情况可以分几个大方面来看:第一个就是我们能看到今年实际上是一个改革的落地年,从改革角度来看,无论是金融体系改革,还是实体经济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这些改革都给上市公司,焕发青春、焕发活力提供了很大空间;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通过盘活存量也好,万众创业也好,实际上提出了对于股市刺激经济增长,或者说股市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资金来源是非常重要作用,这只是两个方面。 同时,我们传统经济层面已经出现了很多转型的机会,在这些机会里,现在能够看到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实际上都不乏亮点。所以说,从这些方面来看,都是刺激或者说催生今年股市慢牛的一个基础的条件。 从整体的风险来看,今年通过两会能够找到几个关健词: 第一,对于整个银行体系的存量债务的担忧,我们可以听到一个词叫“控制区域性或者系统性的风险”,那就是说大家在过去,尤其是国际投行唱空我国市场,唱空我国金融机构的时候所担心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我们从两会上能够得到这个信息,对于全年来看,高层是有所表态的。 第二,很多消除存量的债务风险的具体措施。第一个是口号和目标,第二个是措施,也就是说通过现在的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相关的类似资产证券化,用市场的方式去缓释存量风险,这是非常有效的。 第三,对于整体的创业型的企业,除了我们现在的创业板之外,新三板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就是说对于创业企业能够促进他快速发展也是提供了机会,再结合前期国务院所批复400亿的创业型基金,我们相信后续的产业基金和园区的支持资金也会很多。所以,这些可能都是市场的一些机会。 就具体到风险来看,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 第一,这个市场实际发行,还是其他股票的上市方式,都是会逐渐放开、逐渐增速,在这样情况下有可能在短期或者在一定时间阶段内,股票的供给和资金的供给会出现一个失衡,可能市场会带来一定的调整。 第二,新三板实际上也在加速,也在提速,新三板市场有可能会给创业板甚至中小板带来一定资金的分流,这也是风险。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到信誉风险和信誉事件,这种单个式的,偶发式的也在不断出现,这种也可能会出现一个“黑天鹅式”的冲击。 第三,如果我们在把眼光放的远一些,就是国际局势,我们也知道实际上是不安宁的,这种国际所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国际的货币政策和军事的冲突所带来的冲击也是需要防范的。 所以,我想谈到机会和风险的话,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Q

和讯网

再探讨一下创业板的形式,创业板最近涨势非常火热,现在平均估值已经超过了80倍,有人说创业板是成长与泡沫同行,对于这种说法,您是怎么看待的?

A

李少君

我觉得这个说法实际上是有道理的,有它的合理之处,因为作为创业型企业,尤其是新兴经济中的创业企业,比如说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它的估值体系是和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制造业企业相对进入了一个成熟和平稳增长期,它的估值总体来看我们可以用简单的PB和PE来进行估计。但是对于这种成长型的创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它可能在投资的前几年没有任何的利润,主要以收入为准,主要以扩大自己市场份额为准,但是当它到达一个阀值时突然间它就爆发了。那么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创业板,在纳斯达克,也是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看,简单的以传统的PE、PB这种估值手段来衡量创业型企业是自然会感觉它是有泡沫。 第二,当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毕竟他是创业型的企业,那也就意味着创业型的企业很有可能将来生存的概率,是比传统型的企业,和成熟企业要小的,所以,从单个的公司来看,这种风险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高估值最后有可能是分文得不到回报,这可能也是高估值给风险所带来一种补偿。 所以,总体来看,我觉得,创业板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总体是可控的,而且也要关注到估值体系的不同。

Q

和讯网

您认为未来创业板它还会有一个增长吗?

A

李少君

我觉得是这样的,从整体现在经济结构来看,制造业和传统的制造业仍然是整体经济结构中最主要部分,将来在逐渐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这种高科技企业它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的空间仍然是打开的。

Q

和讯网

第三个想问一下,您对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未来走势的看法,因为有人说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您认为房地产行业未来会有下行空间吗?

A

李少君

对于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还是要区分来看,先谈地产行业,也就是说地产行业来看,应该最好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后面更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来调整结构的问题,我们知道可能在一线城市尤其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总体上库存还是在可控的水平,也就是说结合着人员的流入和未来成长情况来看,我们相信库存是有消化的空间的。但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实际上总体的库存是过剩的。所以,从地产行业来看,更重要的是如何来把握一个结构性的机会,但是总体上可能已经逐渐进入一个下行的周期。 从制造业来看,他并不是这样,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将来会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强国,而不是制造业大国,也意味着我们现有的工业基础,要经过现代高端的改造或者说高科技的改造,比如说我们有很好的成套机床和设备出口的基础,比如说我们也参加到了像波音、空客这样企业的零件配备上,我们存在这样的基础。而且有现在的典型的案例,比如说我们的高铁、核电站,这些技术也正在努力的尝试着走出去。 所以说,对于制造业来说更多是一个如何实现嫁接、转换转型和升级的问题,如何实现以外汇储备和金融实力带动产能输出的问题,把外汇储备,把金融支持,带着制造业走出去,换回来什么,换回来比如说能源、资源,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个机会和空间是很大的,具体到这个问题来的话,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和升级。地产我想大概率上来看,应该是一个周期顶点已经过去,后面要面临的是如何消化库存,消化过剩库存的过程。

Q

和讯网

对于制造业最近几十个月以来,PPI是一直不断下降的,您觉得这个下降状态还会持续吗?

A

李少君

我想短期内扭转还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总体上很多行业的产能还是过剩的,虽然我们也在努力做一些事情去压缩产能,但是要想压缩这些产能,那也就意味着会触动到地方的财政收入,会触动到地方就业,这两个问题都是很核心,操之不能过急。 所以说,在产能过剩这么一个状态下,短期内得到实质性的扭转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行业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动起来了,比如说结合着京津冀环保的诉求,很多小的水泥厂,小的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已经得到有效治理。从这个角度看,我想可能整体工业产品出厂的价格还会再持续低迷一段时间,但是从整体方向看还是不宜过度悲观。

Q

和讯网

下一个咱们说一下银行股的问题,银行股现在它有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第二个银行这些年证监会发言人说,银行在未来某一个时点也可以拿到券商的牌照,您觉得在这样一个可能是利空和利好的情况下,您觉得银行股它会怎么走,或者银行业未来会怎么做?

A

李少君

其实我觉得对于银行业,市场最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转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你的存量风险如何缓释的问题,刚才你所谈到更多是转型问题,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逼着他转型,将来有可能拿到券商牌照,就是我们常说的综合化经营可以转型。实际上银行还有一个更重要问题,就是风险的把控,风险的缓释问题,其实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市场上有很多评论,我们不去简单地比较它的不良率高低,不去简单看不良生成情况,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有效方式,让银行摆脱简单的依靠增量信贷投放来维持存量资产质量这么一个途径,我们可以判断到银行资产被有效盘活了,银行资产周转率提高以后,那么只要它ROA总体水平是一致的,ROE的水平也可以提高,从这个角度看,我刚才并没有回答你第二个问题,首先回答是一个风险的问题。 那么现在有没有这样一个状况,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个工具?我们看到工具已经逐渐产生了: 第一,存款保险出现了以后,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倒逼银行也去提高自己风险管控能力。 第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与其相关的一些配套改革,在有效的盘活银行的存量资金,这些迹象已经出现了。 第三,大家看到利率市场化首先想到是贷款利率要下来,存款利率要上去,也就是银行净息差和净利差会下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实理财产品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理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的体现,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银行的转型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具体到现在银行情况来看,现在来看银行更多是在风险底线有效把控前提下,估值逐渐向上修复的过程,也就是银行总体的估值仍然在1倍PB左右,正常情况下修复到1.2倍,1.25倍甚至更高一些也是有可能,刚才说的是一个总体状况。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有可能有些银行会成为某些改革的试点,比如说市场近期有一些说法,我们不去判断他的真伪,第一就是有些银行有可能首先会作为综合化经营的试点;第二有些银行有可能会把某个业务独立出来,这样甚至不排除将来分拆上市的可能。不管这些说法到底在今年能否实现,但是这个方向应该是明确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从分拆来看,实际上给银行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资管业务平台,因为银行是很好的资金入口,只不过他做资管会有个困难就是,他没有办法在股票市场和股权市场里进行有效配置,为什么?涉及到牌照问题,涉及到通道问题。如果银行有了这样的考虑,对于这些业务它的估值的提升是非常明确的。 那么有了这些比较好的业务,又更好能够帮助它扩大自己的入口,这是作为分拆上市的判断。同时,作为综合化经营实际上在国际经营来看,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也有综合化经营,综合化监管的。作为一个金控集团的话,只要能够有效解决防火墙问题,有效防范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的风险,那么作为一个持混合牌照的,综合化经营的金控集团,实际上有利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回答了刚才您的问题,对于银行怎么看,我觉得总体上短期是一个平稳的前提下估值修复的过程,从1倍向1.2甚至1.25倍,甚至更高来进行,但是不乏自下而上这种试点性的机会。

Q

和讯网

李老师,再问一个问题,关于民营银行的问题,现在已经出现了微众银行这样的银行,它未来可以网上开户,您觉得民营银行的出现,对于现有银行体系会有什么样影响?

A

李少君

其实您的问题问得非常好,一个问题问了两个方面,民营银行和微众银行是两个不同的代表,所谓民营银行就是说更注重客户结构、资产结构,对于我们传统银行来说,我们听过一个说法叫傍大款,垒大户,换句话说我抓住几个中字头的央企,我们今年基本上贷款任务是可以完成的,风险是可控的。但是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银行议价能力是远远高于中字头的央企,因为作为央企来说银行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而作为这些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银行向上浮动20、30%都是很正常的。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市场的空白是出现了,为什么大银行不愿意去占这个小便宜呢,作为银行来看是不经济的,作为一个银行的客户经理负责一个中字头企业一年可能就几千万上亿利润。作为小微企业的话,同样配备一个客户经理一年顶多能放出去几千万贷款,更不要说它的利润,也就是说从大银行来看,这个是不经济的,但是市场的空间出来了。实际上区域性的民营银行,他可以完全把握这样的: 第一,他对这些企业相对来说比较熟悉,都是身边的企业。 第二,他可以充分运用自己议价能力来补偿了风险之后获得可观的收益。 所以,作为民营银行的话,我想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发展方式。 作为微众银行这样一个典型代表,实际上是另外一种盈利的模式,就是通过互联网,它对于传统银行的改造也是非常有效的,国外非常常见的一种银行叫做社区银行,我一个银行就服务两三百的居民就可以了,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难,毕竟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储户、投资者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自己资产的形成或者资本的投入。 所以,我想无论是民营银行,还是互联网式微众银行,对于现在市场的需求的弥补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作为银行这个特殊行业,风险控制和风险集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把所有风险都集中在了一身,如何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在它面对很多很多小微企业,在面对很多互联网上所进行交易时,如何来防范风险是一个新的命题,但是我们最后还是要明确一点,就是有这样一个空白,就需要有这样一种供给,供给出来以后,可能会对风险控制和监管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就应该更新我们的风险监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而不应该因为我的风险控制能力没有跟上,监管水平没有跟上,我就封闭这条前进的道路。

Q

和讯网

下一个问题是注册制的问题,注册制今年可能也会实施,这个问题也受到市场很大关注,您认为如果实施了注册制的话,对股市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在近期是利好还是利空?还有对股民投资有什么影响?

A

李少君

作为注册制实施我想对于市场可能简单回答利好和利空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看它几个方面影响,第一个是注册制实施以后,实际上对于我们新型的经济刺激是非常有效的,毕竟无论是我们通过简单放水,还是通过加大投入,水是渗透不到这些企业的,而通过注册制之后,这些企业可以有效获得资金,然后再促进企业做大和壮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企业的转型和经济转型是非常有效的。 在这样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对于市场显然是有利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另外一点,就是注册制上来之后,有可能很多企业一窝蜂的上来,当然我们相信监管部门会做一定节奏控制,但是毕竟市场供给会在短时间内有个扩大。在这样情况下,很多人就会担心,说股票的供给大了以后会不会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我刚才也说过了,可能短期内有这样的风险。我们也更应该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上市公司是这些新兴企业,是有前途的企业,居民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不愿意把更多的钱简单地趴在银行,而愿意做一个大资管构想,那就意味着股票市场活水会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想注册制实施对于市场发展,对于投资者能够获得一个持续有效的收益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可能会对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是我想这种冲击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甚至这种冲击之后我们才能够看到更多机会。

Q

和讯网

我再问一个关于货币政策的问题,最近大家对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期待很强烈,央行现在没有接下来做一个降准的操作,而是通过一些公开的市场操作来进行的,您怎么看待未来央行降准和降息的空间呢?

A

李少君

我觉得是这样,市场实际上一直在把央行的宽松简单地等同于降息降准,我们不妨在现在经济提“新常态”状况下,提一个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也就是说过去大家看到降息、看到降准了,可能就认为是宽松了。大家有没有考虑去另外一个问题,即使降准之后实体经济是否拿到了钱,即使降息之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否有效下降了。如果把这个问题再反过来思考,央行没有做过频繁的降息也没有做过频繁的降准,通过其他的操作和方式实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这两个问题有效解决,这种宽松可能是更有效的。所以,从降准来看的话空间肯定还是有的,从降息来看,全球主要的央行也在逐渐加入到降息队伍,空间也是有的,但是和降息降准比起来,更应该关注实体经济融资的难度和融资利率的高度。 具体到回答刚才你的问题,以全球的平均的存款平均水平来看是在10%,我们现在是接近20%的水平,所以我想空间是很大的。是不是有必要在这一轮宽松周期内就释放,我觉得不一定,有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多轮释放这种可能性会更大。降息的话,在经历了降息之后,实际上实体经济利率水平有一定下降,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在现在利率水平,就是利率价格,短端仍然相对较高,长端仍然相对较低,整体的收益率曲线相对平坦。在这样一个状况下,我们通过简单的降息,可能还解决不了这种结构性问题。 所以说降息降准都有空间,但是更应该关注到这种有效性问题,央行其实近期也做了一些对市场对这个东西很友好的政策,比如说SLF、MLF到期之后的续做甚至是规模扩大,这也是更有效的。

Q

和讯网

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李老师来参加我们的节目!

A

李少君

谢谢,谢谢大家!

李少君

股市年内仍是慢牛 货币政策进行新常态

货币政策进行新常态。[详细]

李少君

股市还有20%以上上涨空间

股市还有20%以上上涨空间 存三大风险。 [详细]

李少君

李少君:创业板的增长空间仍在打开

创业板的增长空间仍在打开。[详细]

李少君

李少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影响有限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影响有限。[详细]

李少君

货币政策进入新常态

货币政策进入新常态 简单降息降准成为过去式。[详细]

出品人:和讯特稿部

信息提供热线:010-85650830

广告合作:点击进入

给我们提意见

欢迎关注中国分析师!

关注中国分析师

关注中国分析师
CopyRight @ 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