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苏宁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IMI顾问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发表演讲时分析了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视野下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解决的是什么样的新技术可以促进普惠金融实现的问题。移动支付、数据的交互验证、5G等技术的到来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在2C端,尤其是电商、社交、搜索三个场景中得到爆发。
第二个阶段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新制度、新规则、新系统可以促进普惠金融的实践?在所有2C端的场景实现之后,使金融端口的数据迁移和数据应用得到成长、发展和应用,才能放大、延申、拓宽普惠金融。先将三大2C场景的数据有效迁移和应用到金融领域中的公司,它的估值会快速增长,因为金融数字化衍生出来的普惠逻辑是一种最有效覆盖市场、最大化市场数据收益的商业逻辑。
第三个阶段的问题是当普惠金融成为一个初心的时候,怎样使金融科技得到普遍应用?源代码开源使源代码无限免费应用,云计算打造了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零的基础设施,物联网使个人的行为信用成为信用资产而畅通无阻,从而使金融实现它的价值。
王忠民认为,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一种初心,技术的突破、社会制度规则的突破和初心永远的保留可以带来每个人金融回报价值最大化,并呼吁大家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