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可怜生在帝王家:深扒《鹤唳华亭》中的宋代美学的影子

2019-12-25 07:45:35 和讯名家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作者为果子狸,首图来自壹图网。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鹤唳华亭》,其题材虽然架空,故事背景没有具体指明,但是通过仔细考据可以发现,剧中的名物、服饰、礼仪、风俗大多与宋朝相关,并且还在继承宋朝美学风格的基础上给出了全新诠释。

  不信?讲给你看!

  书画之美

  前期的物料,浓浓的宋朝美学风格

  “华亭鹤唳”,典出《世说新语》。晋惠帝太安二年,“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大意是指感慨生平,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男主萧定权让很多人想到北宋那位“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赵佶,两人的际遇颇为相似,呼应《鹤唳华亭》整体的故事基调:可怜生在帝王家。

  宋徽宗“御画并书”的《瑞鹤图》颇为点题,既是祥瑞华丽,又预示着大厦将倾。当时的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阶段,却又有 “国运兴隆”的希望。皇太子萧定权如禁中之鹤,看似自由却又身不由己。

  北宋 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宋徽宗御题中,正好有“唳”“鹤”两字 《瑞鹤图》是艺术史上难得的诗、书、画皆为上品的佳作。宋徽宗艺术造诣极高,尤其体现在书法艺术的独创。

  剧中书法和人物介绍字幕,都是瘦金体。这种宋徽宗自创的字体很有个性,笔迹劲瘦又风姿绰约,贵气傲娇,一般人学不来。按字形本应该叫“瘦筋体”,用“金”替代“筋”,是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尊重。潮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电视剧《鹤唳华亭》剧照

  连卢尚书这种书法大家都说,“已入文艺堂皇之径”。剧中太子20岁左右,就已经自创瘦金体,在书法上有了成就。

  第五集中,太子的作业是抄写千字文,巧合的是,崇宁甲申年,宋徽宗所书《楷书千字文》,成为其瘦金体的代表作品。这一年,宋徽宗也不过才23岁。

  除了书法,肯定少不了宋画。宋画是古典写实主义的巅峰,导致后来诸多绘画风格流派无不是以宋画为学习起点。 大体上,《鹤唳华亭》中出现的画作都是历代名家手笔,且集中在五代和两宋,多是古画高清版的局部截图。或烘托气氛,或象征品格,这些画作出现的地方可圈可点。 例如太子行宫中雪夜读书,屏风中的《溪山雪意图卷》,太子与卢尚书话别时,卢尚书家中的《雪竹图》挂轴,都对故事环境和人物塑造上,起到补充作用。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宋 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五代 徐熙《雪竹图》 而陈设豪华的皇帝寝宫,目之所及,都是震古烁今的大师名作。糊了一整面墙的《千里江山图》就不说了,郭熙的《早春图》,为了符合年代,还特地去掉了乾隆题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直接被裁成扇面,尺寸放在宋画里也算前所未有的大。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北宋 郭熙 早春图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

  这张画在BBC纪录片《文明》出现过,解说词把李成归为“第一代山水画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屏风上的那条龙,出自南宋陈容的巨幅长卷《九龙图》,原作现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南宋 陈容 《九龙图》(局部)

  点茶之美

  宋代创制的点茶法为当时风尚,在茶艺要求上非常复杂。

  “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剧中多次细腻描摹点茶场面,令人大饱眼福。

  《鹤唳华亭》剧照

  茶在剧中也不只是解渴饮料,点茶和饮茶的动作,都成为君臣、父子、师生之间情感起伏的重要线索。尤其第八集结尾,通过一场点茶戏,将兄弟嫌隙、军茶贪腐等内容,都装在茶道里。

  《鹤唳华亭》剧照

  仔细看杯子,居然是唐代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西安何家村出土过一个。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茶具配备也很精致。宋徽宗一生嗜茶,他在《大观茶论》论及器具:“盏色贵青黑” “勺之大小,当以可受一盏茶为量。” 这些在《文会图》中均能看到实物,而剧中的宋代点茶法场景的真实再现,都做到了还原。

  《文会图》局部

  除了茶具,器物的精美还体现在酒具上,说到宋代瓷器,一定绕不开“雨过天清云破处”的汝窑,剧中复刻了一件现存的汝窑极品,青瓷莲花式温碗。

  《鹤唳华亭》剧照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美不可言。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服饰之美

  《鹤唳华亭》对宋朝男装出现了穿襕衫的细节。

  《鹤唳华亭》剧照

  《宋史·舆服志》:襕衫,“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襕衫,出现于唐,流行于宋明。两宋时期的襕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宋 陆信忠《十六罗汉图轴 迦理迦尊者》 据《梦溪笔谈》载:“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 不过最受欢迎的,还要数剧中皇帝的帽子。这种帽子形似“东坡巾”,是唐宋代文人的爆款。自从苏轼带火之后,成为历朝历代模仿最多的一款。

  《鹤唳华亭》剧照

  剧中皇帝的画风,很像五代周文矩的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会棋的情景。古代描绘君王休闲的场景,几乎成了一个画种,《鹤唳华亭》的剧组学得有模有样。

  五代周文矩《重评会棋图》  另一个场景的皇帝,一身装束则特别《听琴图》。

  《鹤唳华亭》剧照

  《听琴图》

  礼仪之美

  而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在重大庆典中是一点不能错的。剧中最重要一场戏,皇太子的冠礼,需要严格遵循古制。据了解,礼仪组查阅的文献古籍、文物图像可以说不计其数,涉及百余种古籍。

  《鹤唳华亭》剧照

  宋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局部

  《鹤唳华亭》剧照

  元人绘《赵鼎像》

  《鹤唳华亭》海报

  宋 萧照 《中兴瑞应图》

  《鹤唳华亭》剧照

  剧中的凤冠神还原了宋代皇后画像——

  剧中赵贵妃的服饰想必参考的是宋朝昭宪太后(赵匡胤母亲)的画像,因为现存宋代皇后像中,只有这一张有穿大衫。凤冠形制也大抵相似,面容上的珍珠装饰及珍珠长耳环也是宋代皇后画像上比较常见的。

  《鹤唳华亭》中苗圃饰演赵贵妃

  昭宪太后画像

  瑕不掩瑜:一些与复原图中的差距

  当然电视剧也有不那么精确完美的地方。比如皇帝寝宫,虽然用了很多宋代美学元素,但是又有堆砌之嫌,搞得跟三希堂精装修一样。按照剧本人设,皇帝萧睿鉴是艺术涵养很高的人,有时品味也忽高忽低,譬如剧中这幅人物肖像,从笔法颜色造型各方面来讲,跟唐宋仕女画精品比,差距还是有点大,皇帝竟珍爱无比,令人匪夷所思。

  《鹤唳华亭》剧照

  还有一些书画穿帮镜头,前一秒明明是瘦金体,镜头拉近又变成了普通楷书。皇帝寝宫墙上好好的《阆苑女仙图卷》,忽然又跑到卢尚书家里去,而且截取的画面和大小比例都不同。

  五代 阮郜《阆苑女仙图卷》局部 瑕不掩瑜,整体而言,《鹤唳华亭》用清淡、幽隐的宋代美学打底,暗透出一种被笼罩生在帝王将相家的无可奈何,与整部剧的基调还是相符合的。

  编辑:陈霞 毛德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