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促进居民储蓄“入市”,3000点之上哪些资金愿意入市?

2020-01-06 07:10:07 和讯名家 

  这些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吸金效应较强,吸引了大量储蓄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但是,随着房价的持续攀升,加上居民买房需求的水涨船高,却导致了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而如今不少城市的房价水平已经透支了未来多年的盈利预期,期待房价继续大幅攀升的概率也骤然下降。

  根据此前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的内容显示,家庭资产在住房配置比例上,达到了77.7%,而与之相比,金融资产的占比却为11.8%,更细分分析,家庭资产配置股票的比例则为0.96%,0.38%的比例配置了基金。由此可见,对于国内城市家庭来说,在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却处于非常偏低的状态,而住房资产的配置比例却高高在上。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一条是强调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并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

  通过这一表态,实际上意味着从政策层面上积极推动居民储蓄的入市进程,并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新增资金。从直接影响分析,对长期以资金作为推动主导的资本市场来说,自然也是一件好事,随着长期资金的加速进入,未来将会逐渐改变A股市场长期以存量资金博弈的局面。

  但是,对于时下的市场环境,又会有哪些资金愿意入市呢?

  或许,对于资金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逐利性需求,假如A股市场形成了实质性的赚钱效应,那么逐利资金也会加快进入A股市场,如同当年的股改牛市以及杠杆牛市行情。由此一来,对于居民储蓄的加速转化,实际上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实质性盘活市场的投资活力以及赚钱效应。

  再者,在市场投资环境尚未完全激活之时,资金仍可能积极寻求有效的投资出路,例如房地产市场、银行理财市场等。不过,从近期的政策定调分析,仍然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并强调了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且抑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由此一来,在房产投资增值效果下降的背景下,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也会趋向于理性与谨慎,间接刺激部分炒房资金进入股票市场。

  此外,多年来无论是居民还是上市公司,都偏爱于银行理财投资。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闲置资金或自有资金缺乏了投资的出路,银行理财渠道的稳健性与安全性却得到了资本的重视;另一方面则在于相对于其余投资渠道,银行理财的投资收益率相对偏高,但随着未来无风险收益率的逐渐走低,未来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也会有持续走低的趋势,而在银行理财收益率不高的背景下,却会提升资金入市的热情,尤其是增强上市公司增持及回购股票的需求。

  3000点之上,虽然不算非常安全的投资区域,但相对于房地产市场等渠道,股票投资的预期投资回报率还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对于居民的储蓄“入市”,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吸引进来,对于居民来说,一方面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日常生活开支以及偿还房贷的因素,实际可支配的资产可能不会很多;另一方面则需要对中国股市进行重新认知,因多年来A股市场处于“牛短熊长”的状态,长期熊市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而截至目前,仍有不少投资者仍未走出前几年资本市场加速去杠杆化的阴影,重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却显得比较漫长,促进居民储蓄“入市”并非容易之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郭施亮。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