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非凡的一年。
在未来,把2020年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后40多年来发展坐标里看,我觉得可以和1978年、2001年这两个关键年份相提并论。
1978年,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重回正轨,是这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度融入世界体系,并且成为全球化重要的受益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加速。
2020年,将是40多年中国发展长跑达到的一个新高度: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将第一次实现全面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2000多年前,《诗经》就把“小康”作为理想社会的追求。
但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到真经,还要补上第八十一难一样,2020年,中国也面临着两场硬仗。
一是新型肺炎疫情遭遇战,这事关全体国人生命安全。
二是脱贫攻坚战,这事关全体国人日常温饱。
这两场硬仗,说小了是关乎一两个具体目标能不能实现,说大了关乎中国永续发展和民族前途、命运。
这是我们不能输、必须赢的两场硬战。
1. 遭遇战:病毒终将被我们打败
新型肺炎疫情突然在华中重镇武汉爆发,千万人口健康受到威胁,还迅速蔓延全国。
起初,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型肺炎的唯一依据。
不过,这却受到挑战:“别再迷信核酸检测了,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诊断2019-nCoV肺炎的主要依据。”
说这话的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
说出这句话,是冒着一定风险的。但她心里有底气。
因为,作为影像科医生,她发现,一些发热病人CT显示是典型的新型肺炎。
可核酸检测却显示是阴性!
而这极可能是“假阴性”。
这意味着患者被误诊,一方面耽误治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社会上,将继续传染其他人……
在张笑春医生呼吁下,国家卫健委在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在湖北地区,把CT影像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有了这个新标准,湖北在2月12日,一天就新增确诊病例14840,其中,13332例靠的就是包括CT影像在内的临床诊断。
由此,一大批患者被及时收治、隔离。核酸检测误差,试剂盒紧缺等问题也随之得到缓解。
张笑春医生一句高呼,挽救的可能是万千人的性命。
(一张新型肺炎患者的CT影像,来源:yxppt)
可把CT影像作为诊断依据,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忙不过来。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符合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的病例被定义为“疑似病例”,而一位疑似病例的肺部CT大约就有300多副图像。
拿武汉来说,1天新增确诊患者高峰时期有1万多人,现在每天还有几百人。也就是说,仅算新增病例,每天要产生十几万甚至两三百万张CT影像。
实际上,患者在确诊后每隔2-4天还要复查一次。现在武汉存量确诊人数超过3.5万人,加上每天仍在新增的确诊病例,武汉每日的CT采集量将是百万级的,一线医生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没有解决办法?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不少黑科技。
疫情发生后,中国平安(601318)向武汉支援了一辆64层移动CT影像车。
目前,这样的移动CT影像车全国不到10台。中国平安这台是国内第一次把全身CT应用到车载领域的创新技术。在国内很多三甲医院中,64层CT也是主流产品。
这台移动CT影像车主要由CT检查系统、空气悬挂车平台、射线防护车厢、智能影像云系统和5G通讯模块组成,搭载着心电监护仪与除颤仪等医疗设备,同时还配备了自动化供电、控温、升降等功能,可以说是一所“移动三甲医院CT室”。
(中国平安64层移动CT影像车支援武汉)
得益于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台车一天至少能采集200个影像,效率远高于公立医院100多例的日均筛查量,基本上3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个病例的影像采集。
据悉,平安移动CT影像车先后驰援了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已累计为近800位患者提供肺部CT检查服务。
与此同时,平安自主研发的智能阅片系统通过“平安好影像”远程诊断云平台,向全国民众和各地医院提供免费的AI阅片服务。
据悉,这个系统能够在15秒左右,出具智能分析结果,准确率高达90%以上。
目前,已经在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宜昌、黄石、孝感、荆门五地开展2小时极速部署,并成为全国1500多家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的辅诊手段。
智能阅片系统上线不到一周,已有将近50万调用量,平均每天为1000位病人使用。
(平安智慧医疗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
疫情期间,面向C端用户的“平安好医生”APP访问量突破11亿人次,新注册用户量增长约10倍,防疫视频播放量超9800万。
在这次不幸的疫情中,幸运的是,每个普通人也有了更多手段来管理、保护自己的健康。
2. 攻坚战:“三村工程”解决方案
按照目前态势,我们可以乐观估计,新型肺炎疫情也许只是一场短暂的遭遇战。
但是,脱贫则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
贫穷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史。根据联合国开发署报告,直到现在全球还有13亿贫困人口,其中,超过一半是未成年,10岁以下儿童有4.28亿。
而当今全球最大的贫困区域非洲,贫困人口占到全球近85%。
不过,非洲贫困有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越帮越穷。
从196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开始给非洲各种援助。有数据说,之后半个世纪里,西方援助超过2万亿美元。
可是,非洲丝毫没有改变贫困的面貌,甚至越来越穷。比如,津巴布韦人均GDP在1970年是356.23美元,到了2008年是356.69美元,将近40年只增长了0.1%。
越帮越穷的原因很多,但却说明,只有金钱投入是难以消除贫困的。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长河里,贫困也是一个关键词。
比如,在孟子理想的仁政社会里,也只是“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哪怕是康乾盛世时期,一个短工每天只能挣10文钱左右,同时期,一斤盐要30—50文,一尺棉布要10—20文。
1986年开始,中国启动大规模扶贫工作。
扶贫在政府主导之下,多元力量参与,采取了更精准的手段,避免了越扶越穷,脱贫奔康的脚步从此开始。
扶贫的关键在扶志,让贫困人口转变观念,有改变贫困的强烈愿望,才能从“根儿”上脱贫。
而扶志的关键又在于给贫困乡村培育种子选手,选到一个有带头致富能力的“村官”。
陕西铜川就正在进行着这样一个生动实践。
铜川名字里有“铜”,其实是座“煤城”。路遥《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挖煤的铜城煤矿,原型就是铜川的鸭山口煤矿。
经年累月后,铜川煤炭资源越开越少,还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铜川也陷入贫困,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
2019年,中国平安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为铜川123名贫困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组织专题培训,平安以“1个月集中培训+11个月跟踪辅导”形式,帮助致富带头人转化培训成果。
产业造血方面,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发放优惠利率产业扶贫贷款,联合企业在铜川开展标准化生猪养殖扶贫项目,提供全周期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生猪回购销售,贫困户无须承担市场风险,共带动善家河村58户15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
另一方面通过“一村一品”计划,把耀州、宜君、印台三地的优质苹果联合打造成“平安果”品牌,再借助平安内外部电商渠道销往全国,成功构建产销闭环。
因病致贫往往是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的常见情况,所以,健康扶贫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前面我们提到的中国平安64层移动CT影像车,就一直在山村开展义诊。截止到2019年底,这座“移动的三甲医院”已经累计走过60余万公里,跨越广西、重庆、山东等12个省份,穿过近600个山村,为10万人提供免费体检。
在内蒙古,2019年7月,中国平安启动“一带一路• 光明行”活动,为当地符合贫困条件的1000位白内障患者补贴手术费用。
一年多以来,中国平安已深入到乌兰察布11个旗县区,共计开展636场义诊,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665例,让他们重见光明。
如果说产业扶贫能摆脱贫困,健康扶贫能让脆弱的家庭免于陷入贫困,那么教育扶贫才能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地区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师资、教育资源,最终的结果是,贫困地区学生见识的窄化。
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悄悄改变。
2019年6月,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临洮县的太石小学。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2天时间设计出了可变速摩天轮、可控温的鸡蛋孵化室、午餐人数计数器和门窗报警器。这些实验原本是城里学校才有条件进行。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平安推出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
中国平安在2019年,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启动了这项计划,已向全国1000所乡村学校捐赠近23万本教材,6万套实验包,援建140所实验室,辐射约30万贫困地区学生,线上培训的乡村校长及教师共176.5万人次。
而太石小学正是第一个落地的“科普实验室”。
上面三个案例,涉及三个关键群体:村官、村医、村教。这就是中国平安在2018年启动的“三村工程”。
如今,“三村工程”已结出累累硕果:到2019年末,“村官工程”累计发放扶贫资金157.45亿元;累计提升乡村卫生诊所949所,开展移动车巡诊下乡554场,培训村医11175人;培训乡村教学工作者11826名,累计提升挂牌乡村小学1054所。
中国平安的“三村工程”其实是一个体系化的脱贫构思: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实现贫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成千上万的贫困家庭,走出贫困,迈向小康。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有中国平安在内的全社会力量,中国全面小康必能所成。
3. 打赢两场硬仗,需要更多次级力量
不论是30多年的脱贫攻坚,还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其实都表明: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40多年前,中国GDP总量大约1500亿美元左右,排世界第11位,如今中国已经有26个省份GDP超过1500亿美元,全中国GDP更是已经高达14.5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2。
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世界第1,外汇储备世界第1,还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门类,中国的家底越来越厚实。
大河有水,小河满。
中国家底厚实的另一面,是人民生活的丰裕:1978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是332元,农村是165元,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已经接近2.7万元。
(1978年以来中国GDP和人均GDP增长情况)
这样巨大成就的背后,有政策上的顶层设计、强力推动,也有着像中国平安这样的次级力量贡献。
1988年,在中国改革最前沿深圳蛇口,中国平安诞生。
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
但那时,中国平安还只是金融涛海里的一只“小舢板”,包括董事长马明哲在内只有13个员工,他自己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推销。
如今,中国平安员工已接近40万,代理人规模更超百万。
从区域到全国、再至全球,从单一财险延伸到综合金融、再到以科技赋能生态建设与全面数字化经营,中国平安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不过,打开中国平安网站,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首页几乎90%的页面是“三村工程”的宣传页面。
而翻阅马明哲2018、2019年的新年致辞,也会发现,只有不到1/3的篇幅涉及企业经营,其余的篇幅都在谈“三村工程”。在今年的内部讲话中,除了三村工程,还在谈小微企业帮扶,谈抗击新型肺炎疫情。
一家上市公司,为什么这样“看淡”业绩?
这恐怕是“达则兼济天下”这一中国传统价值追求的生动写照。
成立之初,平安就提出了企业的四大使命,其中就包括,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
不论是起初的13名创始员工,还是而今的百万平安人,达则兼济天下已经深入他们的价值观内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在新型肺炎发生后,成千上万的平安员工自发地投入到抗疫行动中去。
像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防疫及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平安人寿的叶丹自愿请战,主动联系民宿和酒店协调闲置住房,免费提供给300多名一线医护休息。
代理人沈欢欢凭着自己过去的水电工经验,主动报名前往疫情高发区,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
查勘员刘明凯与妻子回乡办完婚礼后,经历重重关卡拿到通行证,与护士妻子一路逆行回归疫情第一线。
平安襄阳健康(检测)中心的邱一新响应号召,加入襄阳市传染病医院抗疫队伍,承担起为患者注射、分药、送药、换药、测体温等护理工作。
(疫情一线的中国平安志愿者)
其实,在平淡的每一天,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或者城镇、乡村,都有平安人在发光发热。
去年年底,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就报道了一位暖心的平安人。
在辽宁鞍山,一个独居大娘在餐厅里,独自吹生日蛋糕蜡烛,边哭边给远方打工的儿子录视频。
那天是她69岁生日。
等大娘要付钱时,却得知已经有人买过了单。
买单人是和她素不相识的平安员工苏万朋。
用媒体的评价就是,苏万朋的一个举动温暖全城。
现实中,平安人这样的善举,还有很多很多。
据了解,仅2019年,中国平安员工和代理人为社会累计提供了超过57 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4. 我们将见证一个时代
所有的善行,都会得到最温暖的回报。
根据前几天平安发布的2019年报,如今中国平安拥有总资产高达8.22亿元,总市值超过1.5万亿,2019年运营利润将近1500亿。
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排名29位,金融行业第4位;中国500强企业第4位,蝉联中国保险业第1位和非国有企业第1位。
马明哲曾说,“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
中国平安31年发展,实践着这一点,也证明着这一点。
马明哲去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还写道,“中国发展的背后,必有一批屹立全球的优秀民族企业作为支撑,平安有信心、有信念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下求索、奋发努力。”
2020年,打赢新型肺炎遭遇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被压抑的创造激情如江河奔涌的释放,这是中国无惧风雨、大踏步跟上时代的传奇。
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万千中国优秀民族企业,以及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是这个传奇的书写者、亲历者、见证者。
平安中国,荣幸之至。
来源:正解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