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当前和未来货币政策的工作重点、市场热议的货币政策问题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指引,我们针对其中的核心要点予以解读。
一、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报告对于经济增长的表述,延用了“0417政治局会议”的提法,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与面临的挑战均“前所未有”,较2019年四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表述,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明显增加。作出上述判断,央行充分考虑了外部输入型风险的冲击,也评估了国内长短期面临的多重困难。具体来看:
一是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外部输入风险加剧。一方面,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世界“大封锁”时间或不断被拉长,各国重启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外需将持续拖累国内经济增长。国际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下降-3%,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世贸组织(WTO)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至32%。另一方面,受各国宏观政策空间不一、应对效率参差不齐影响,疫情冲击下,部分国家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面临叠加共振挑战,且主要经济体非常规政策负作用也会逐步显现,国内面临的负外部性金融溢出效应有所增加,跨境资金流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报告明确指出“要对可能的外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前瞻性做好政策储备”。
二是国内经济面临较多短期和中长期挑战,居民就业压力上升。短期来看,国内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由此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就业压力凸显,亟待得到修复,如一季度国内工业企业利润和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降幅均在30%以上。因此,报告突出强调,在多重目标中,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中长期来看,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对经济和宏观政策带来的压力亦不容小觑。此外,2020年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是时间紧、任务重。
二、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M2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或贯穿全年
一是货币政策表述更积极。基于上述基本面的判断,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报告明确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较2019年四季度“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表述,明显更加积极。同时,报告专门提及“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其中总量的提法较为少见,且本次报告删去“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也体现了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总基调。
二是稳增长置于首位,允许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在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上,报告鲜明提出“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其中“略高”的表述,意味着:一方面货币和信用条件维持宽松,大概率或贯穿全年,在具体方式上,适度放宽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的信贷条件,加大对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均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增长”目标已置于“防风险”之前,“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宏观杠杆率将会允许有阶段性的上升,这与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在一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的表态一致,且报告也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即可。
三、货币政策继续注重结构性定向发力,再贷款再贴现发挥牵引带动作用,降准降息可期,降低存款利率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成为选项
对于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和实施效果,报告开辟了三个专栏,分别从传导效率、精准滴灌和降低利率角度进行了深刻论述和分析,包括专栏1“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专栏2“再贷款再贴现精准助力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和专栏3“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值得肯定的是,在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央行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一季度国内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分别高出同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4.0和10.9个百分点;3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82%,较2019年下降0.3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MLF利率和LPR的降幅(见图1)。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结构性矛盾凸显,且国内“三期叠加”的中长期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货币政策继续强调,“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报告特别强调“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作用”。一方面,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能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贷款支持,而在疫情冲击中,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也最需要帮扶,且其对稳定就业大局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利率更优惠,能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来看,国内已出台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合计1.8万亿,其中约0.7万亿已投放至企业手中,预计剩余更大规模的1.1万亿额度,会在二季度加快贷出,重点投向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此外,为继续缓解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三大约束”,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满足实体经济恢复的流动需求,预计二季度央行大概率继续定向或全面降准。
降低融资成本,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均可视经济需要推出,但预计后者只会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成为选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激发企业贷款需求、支持财政发力,继而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意义重大,“0417政治局会议”也首提“降息”要求。预计未来下调OMO利率和MLF利率、压降LPR与MLF之间的利差、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结构性政策降低特定领域融资成本等方式,引导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会多点开花,加快推出。对于降低银行成本,特别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来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央行并未直接表态,但提到目前国内存款利率已有所下降,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预计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我国利率体系压舱石会长期保留,但再度使用该基准利率,市场可能会出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倒退的判断,也会触及居民部门高达81.3万亿元储蓄存款的利益,因此我们认为央行不会轻易动用这一选项,但如果出现极端特殊情况,也不能排除。
四、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中,稳增长和稳就业是重中之重
报告指出,“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强调“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这意味着当下货币政策重点,已由前期保供、助复产逐步转向扩内需,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实现“六保”+“六稳”。这也是货币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的重要体现。
国内外疫情叠加冲击下,当前我国经济最大的矛盾是企业和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恢复明显慢于生产。如3月份,随着复工复产加快,国内生产端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消费、投资需求的降幅仍在10%以上。此外,一季度巨量信贷资金以定期存款“窖藏”,也侧面为需求不足提供了重要佐证(详见报告《巨量信贷资金为何以定期存款“窖藏”—肺炎疫情影响评估(十二)》)。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国内经济恢复面临新的困难,就业压力也随之上升。一方面,根据我们的测算,保守估计疫情约导致四成中小微企业处境艰难,影响1.1亿人就业(详见报告《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肺炎疫情影响评估十一》);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下降30.6%,意味着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约有5400万农民工仍滞留在家;除了存量就业需求外,年内还有约700-8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新增就业机会,均表明当前国内就业形势或较为严峻。
五、房地产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报告对于房地产的表述,再次明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同时新增“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并删去“因城施策”的表述。这表明,年内房地产投资整体以“稳”为主,放松房地产刺激需求的预期可能会落空,居民收入下降和信贷结构优化叠加背景下,国内居民住房贷款余额增速仍将处于下行趋势。预计在扩内需中,旧基建“补短板”和新基建支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前期基建公募REITs的推出,为增加基建资金来源、降低基建对债务融资依赖、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渠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明察宏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