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中医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地及高峰高原地”是上海中医药事业、产业的发展目标。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政策正逐步落地。
近日,上海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共涉及7大方面25条意见,包括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发展中医药产业、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和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并将其纳入到了“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中。
那要实现高质量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具体该如何推进呢?
借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溯源体系
完善中药注册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构建中药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保障本市中药饮片质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的作用。
一种药材从种子到成为销售的饮片或中成药,需历经许多个过程,包括种植、采收、炮制、贮藏等。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中药材数千年来均是农户采集野生和自行种养殖,无论从种养殖条件、种源控制,还是炮制加工、规范储藏等方面均较难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套从种植地环境和选种栽培、加工炮制、流通贮藏到市场销售全过程追踪和监管的溯源体系。
“可以通过条形码或二维码对每种商品进行标记,在各个环节由专业人员利用传感器,将相关信息上传云端数据库,监管部门、下游环节人员以及消费者可以全程查询相关信息。而实现这种全程的监控和监管,重点应着力于打造适用于中药材的物联网技术、区块链以及大数据技术。” 吴焕淦分析说。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002603,股吧)总经理吴相君认为中药材种植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一样,需要加大统筹规划力度。他建议,在全国建立药仓,通过购买、存储、调价、销售调节市场供需,像管理粮食一样管理中药材,同时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设立1亿亩中药材种植目标,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
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中医药领域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对此,《实施意见》提出,依托上海卫生健康信息体系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资源,建设体现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与管理平台,实现中医药服务信息数据共建、开放、共享。借鉴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及科技创新等。
吴焕淦认为,制定中医药相关的国际标准,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但中医药标准化也面临着一些阻碍。“比如,中医针灸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底子薄弱;缺乏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国际竞争环境下缺乏标准化战略规划等,需要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早在2010年初,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已落户上海。截至2020年3月,该委员会已正式发布5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正在制作的国际标准41项,实现了ISO领域中医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而在已发布的国际标准中,73%的标准是中国提出并主导的,其中上海有12项。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到,加大临床资源对中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创新中药和先进中医医疗器械研究开发投入,鼓励基于医疗机构制剂的中药新药申报,服务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目前,上海拥有9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7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和75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下一阶段,上海将以提升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中医临床诊疗能力与水平为核心,深化临床相关资源集成利用,创新管理与诊疗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