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制造”中国制造大讲堂第四期将于2020年06月02日19:30重磅上线,为此,中国制造大讲堂邀请到了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沈建光,著名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华软集团董事长王广宇及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博士。四位顶级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基建新制造”,解读后疫情时代,中国制造如何借力新基建”。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新基建不是新事物,新基建应该体现新思维、新机制,首先,我认为新基建不是我们应对疫情的一个非常规的手段,而是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去干的一件事。如果我们把这个事仅仅看成为了应对这次疫情,我们才拼命这么干的话,才要上新基建的话,第一低谷了新基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第二一定会急功近利,一定会一晃而过最后一定会一地鸡毛。我理解的新基建不是一个新东西,我们一直在干这个事,已经干出了成效,第三我们还会继续干,有没有疫情我们都会这么干,我们把新基建在我的观念里头,我看成中国经济在整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常态的手段。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沈建光表示:数字科技在新基建 新制造的作用,新基建我的理解是最通俗的就是数字基建,以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为依托,利用数字可积微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这个是核心,狭义的新基建,有时候市场认为七种,这就是本来狭义认为的新基建,5G的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铁路,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我觉得这是最早7类代表新基建,这样算满打满算今年新增在这方面的投资也只有1.5万亿,最多如果加速也就是2万亿的规模。
但是我们看到地方政府今年新增的专项债3.75万亿,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这个对经济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大。其实我觉得这里边狭义的他最重要的缺失的是利用数字可以为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赋能,有先进的产能和生产方式。这一块其实所带来的投资,就远远大于刚才的7项了。这个我觉得是广义的更加确切的新基建的概念。
中央已经提出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非常确切的,对新基建的概念还是非常广泛的。后来又提到一些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潜力。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我觉得这些其实为我们广义的新基建定义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后来就是政治局会议,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又加了数据中心也成了新基建重要的领域。
后来发改委把新基建定义分成了三类,一类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包括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
第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这就包括像城轨、智能轨道交通,一些充电桩之类的建设。
第三类就是创新基础设施,他这里边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基础设施,这个就是像人工智能、大数据。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相对比较完整的整个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含义。
当然这里边的核心是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字科技在疫情当中其实也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快速恢复,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和创新实践,在新消费,新型基础设施也是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会激发更多的新增需求,包括我们看到的数字零售,线上智能城市,智能物流,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我现在所在京东数字科技,其实就是以数字科技为抓手,帮助企业改造,包括银行进行数字化的升级。
作为特邀评论人王广宇最后一点,我也特别强调一下,我也非常非常赞同马老师的一个观点,不敢是新基建、新制造,政府应该有特别清醒的角色,在中间政府一定是搭台者,让企业来唱戏,千万别演变成政府搭台,政府唱戏,也不要演变成政府搭台国企唱戏,这个中间应该给市场,给企业主体,特别是给中小企业更大的空间。用马老师说的话,特别用经济学特别爱讲的话,让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轮新基建新制造才能发展的更好,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对产业主题应该是怀疑的,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美好制造”中国制造大讲堂由中制智库和新浪财经、工信部华信研究院联合出品,“中制智库”官方抖音以及多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新浪财经源发,网易财经、凤凰财经、搜狐财经、和讯财经、36氪等多家媒体平台联播,基于小鱼易连专业直播平台和讯飞听见语音转写平台,采用云端座谈、线上交流的形式,每期课堂邀请政商学媒等专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为当下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走势带来精彩的解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